-
看穿畜禽繁育“黑箱” 推動養豬業走向工業化管理
近年來,非洲豬瘟對我國部分地區生豬養殖造成一定影響。母豬的終身繁殖性能較低,生產同步化不一致,復養仔豬數量不足,是我國生豬養殖業面
2021-04-14 09:07:52 -
深度學習再創新功 人工智能識別出一百六十五個新癌癥基因
據《自然·機器智能》雜志報道,德國科學家借助一款深度學習軟件,對數萬個醫療數據集展開分析后,確定了165個與癌癥有關的新基因。最新研
2021-04-14 08:41:00 -
DARPA啟動“低溫邏輯技術” 步擴展功率密度以提高計算性能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尋求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創新。據HPCwire網站、DARPA官方網站等近日報道稱,DARPA啟動一項低溫邏輯技術計劃
2021-04-13 14:16:56 -
數字技術驅動課堂變革 AI與大數據讓教育“黑匣子”變透明
4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天津市和平區萬全道小學隨處可見一個1 5米高、白黑相間的智能漂流書柜。它窩在教室角落,也置放在走廊拐角,觸手可
2021-04-13 09:45:13 -
南海2000米水下成功下鉆231米 海牛Ⅱ號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鉆深紀錄
北京時間4月7日23時,一只高7 6米、腰圍10米、體重12噸的龐大神獸,悄悄潛入了南海2000米的水下。這只神獸,正是由湖南科技大學牽頭,我國
2021-04-13 09:04:56 -
舊藥新用殺蟲農藥屢次殺死魚類 農藥為何成魚類“殺手”
側翻、狂游、抽搐,因失去平衡而靜臥水底,然后等待死亡。這是魚類神經中毒后的典型癥狀。陽春三月,本是萬物復蘇的時節,在江西南昌進賢縣
2021-04-13 08:27:53 -
云南天文臺發現罕見雙星演化脈動天體 與一般天琴 RR 型變星有很大差異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人員發現并驗證了一顆脈動周期快速減小的天琴 RR 型變星——大熊座 AX,其脈動周期變化率數值驚人,是迄今為止
2021-04-12 14:29:56 -
萬尾中華鱘放流“回家” 為促進中華鱘自然種群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4月10日上午,在湖北宜昌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一萬尾子二代中華鱘被放歸長江。這是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湖北省宜昌市
2021-04-12 13:26:09 -
患者福音!全球首個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雙靶”生物制劑在華上市
淡紅色或鮮紅色的斑通過鼻梁相連,猶如一只蝴蝶覆于面部,此為蝶形紅斑,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癥狀之一。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
2021-04-12 13:24:18 -
生態保護取得良好成效 近200頭白臀鹿在雪山上追逐嬉戲
白臀鹿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是馬鹿的川西亞種,背紋黑色,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覆蓋整個臀部,故稱白臀鹿。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
2021-04-12 11:15:16 -
2020年度新增裝機突破百億瓦特 多場景開發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截至2020年底,全國戶用光伏累計裝機已超過20GW,安裝戶數預計超過150萬戶。其中,2020年納入補貼規模的戶用項目達10 1GW,創下歷史新高—
2021-04-12 10:03:18 -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科技這倆字,在咱這兒含金量十足。在黑龍江省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負責人劉春如數家珍,通過精準測地溫,春耕能提前十來天;使用灌排
2021-04-12 09:45:05 -
《細胞》雜志發表論文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有了升級版
《細胞》雜志9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表示,美國懷特黑德研究所喬納森·魏斯曼等人設計了一種名為CRISPRoff的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在不改變DN
2021-04-12 08:16:38 -
高集成神經形態人工視覺光電傳感器問世 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
記者從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悉,該所與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出一種柔性
2021-04-09 14:41:02 -
我國獨創全數字PET進入臨床穩定運行 曾為數百名癌癥患者“揪”出病灶
4月8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謝慶國團隊發明的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PET,去年6月在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投入試運行以來,這臺火眼金
2021-04-09 11:21:23 -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擬11日首次動力飛行 有望開創行星探索新時代
據美國太空網7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直升機機智號將于11日嘗試在火星進行動力飛行,這是其首次在地球之外進行動力飛行,
2021-04-09 09:26:25 -
實驗顯示繆子行為與標準模型理論預測不符 預示或存在新的未知粒子
在美國費米實驗室進行的繆子反常磁矩實驗顯示,繆子的行為與標準模型理論預測不相符!記者8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繆子物理團隊帶頭人李亮教授處獲
2021-04-09 08:22:05 -
納米氣凝膠為“天問一號”穿上神奇外衣
納米氣凝膠是一種并不被大眾熟知的神奇材料。它是由納米尺度的固體骨架構成的一個三維立體網絡,網絡結構間包含著豐富的納米孔隙,孔隙率可
2021-04-08 13:33:31 -
肉食性盤州暴魚化石被發現 揭開了疣齒魚科生態多樣性面紗
國際學術期刊 PeerJ 7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團隊在貴州盤州發現的一種2 44億年前大型肉食性基干
2021-04-08 10:59:01 -
引洮工程:直待引洮入塬來 涓涓洮水潤萬家
泱泱洮河,穿山越嶺,潤澤隴原,流芳百世。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新老城區交界處,圓夢廣場中央矗立的引洮圓夢紀念碑上,刻繪了隴中旱塬百姓
2021-04-08 10:08:51 -
新發現顛覆癌癥新陳代謝百年模型 有助開發新的腫瘤成像技術
過去認為,腫瘤細胞以高速率消耗葡萄糖進行代謝,但美國范德堡大學研究人員7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新發現表明,腫瘤細胞本身并不是
2021-04-08 09:10:14 -
嫦娥四號進入第29月晝工作期 計劃開展4項工作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4月6日21時43分和3時54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29月晝工作期。
2021-04-08 08:19:54 -
“十四五”科技成財政支出重點領域 四個著力點支持科技自立自強
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增長70%,基礎研究投入翻了一倍,強有力的財政投入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了保障。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將如何支持
2021-04-08 08:17:26 -
我國面向全球開放科研資源 將促進全球科學進步
美國《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在科學領域,中國過去一直在追趕更先進的國家,但形勢正在逆轉!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2021-04-07 15:45:26 -
科學家在燃盡的彗星表面發現滑石粉 為研究彗星演化提供線索
據外媒報道,彗星也有壽命。當它們接近太陽時,它們會變熱并失去物質,有時會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尾巴,正如大家可能記得Neowise在2020年訪
2021-04-07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