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年內疆電外送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千瓦時 創造收益超400億元
12月24日,來自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消息稱,12月23日18時,新疆實現疆電外送電量1000.12億千瓦時,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大關,同比增長40%,為新疆創造收益超400億元。
新疆能源資源豐富,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且距離華東、華中等負荷中心較遠,長期以來難以將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010年11月,新疆建成750千伏疆電外送第一通道輸變電工程,結束了新疆孤網運行歷史,豐富的電力資源被首次送到疆外。2013年6月,新疆建成750千伏疆電外送第二通道。2014年1月, 新疆建成首條±800千伏哈密—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實現大規模電力外送。2019年9月,新疆建成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形成疆電外送交直流四大通道,為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和疆電外送提供了保障。
今年以來,面對新疆兩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疆電外送和新能源消納壓力加大。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迅速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做好重點場所和人員疫情防控,科學調度,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使用無人機、機器人、工業控制保護系統等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加強換流站和輸電線路運維,確保了疆電外送通道安全穩定運行。
7月,±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輸送功率由600萬千瓦提升至800萬千瓦,成為全國目前在運的特高壓輸電工程中輸電功率最大的工程,也為大規模疆電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撐,僅該工程全年外送電量達到430億千瓦時,占年度疆電外送規模的40%,創歷史最高增幅。
為進一步拓寬“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戰略目標,國家電網公司不斷推進“電力援疆”政策的落地實施。新疆與內地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簽訂了援疆外送協議,依托“援疆電量庫”機制,積極開展跨區現貨交易,促進新能源消納,使新疆豐富的電能輸送至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外送范圍和消納電量明顯擴大。
同時,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采取積極主動的新能源外送策略,一方面創新新能源消納思路,在維持傳統8個交易品種的基礎上,擴大替代交易范圍,加大替代交易力度,拓展直接交易電量;另一方面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要求,試點開展新疆新能源與省外燃煤火電機組實施發電權替代,促進新能源消納。
積極的新能源消納政策,讓今年新能源外送電量達到270億千瓦時,約占新疆今年新能源消納電量的50%,同比增長11%。從環保角度看,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864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32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3.6萬噸。
據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張忠明介紹,疆電外送電量的增長有效緩解了近期內地部分省份電力緊張狀況。
據悉,“十四五”期間,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將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聚焦疆內疆外“兩個市場”以及能源生產和消費“兩個重點”,擴大疆內750千伏電網覆蓋范圍,增加疆電外送通道,進一步加強跨區輸電能力,規劃到2025年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六通道”主網架格局,更好地將新疆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朱彤)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