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克星”基因 為防控白葉枯病奠定基礎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過揭示Xa7高抗、廣譜、持久、耐熱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機制,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奠定了基礎。
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中的“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以前,白葉枯病常導致水稻減產20%至30%,嚴重時可達50%,甚至絕收。
據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介紹,由于我國主栽水稻品種引入Xa4、Xa21、Xa23等抗性基因,白葉枯病曾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白葉枯病菌不斷變異,陸續(xù)出現了新型致病變種,導致主栽水稻品種逐漸失去抗病性。
“近些年,水稻白葉枯病呈逐年加重趨勢,‘老病新發(fā)’問題日益嚴重,產量損失巨大。”周儉民說。
一直以來,Xa7是國際公認對白葉枯病菌抗性最持久的“明星基因”,從最初發(fā)現其持久抗病性至今已有20年。但由于該抗病遺傳位點的序列與參考基因組完全不同,國際上許多實驗室在Xa7基因的分離鑒定上一直未獲成功。
浙江師范大學馬伯軍團隊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團隊多年聯合攻關,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精細定位的基礎上,通過輻射誘變和遺傳篩選,終于將Xa7鎖定在28kb范圍,并通過大量分子功能驗證,成功克隆Xa7基因。
同時,研究還表明在高溫下,Xa7受誘導產生防衛(wèi)反應阻止病菌入侵表現更為突出。在全球氣候變暖情況下,該基因具有更大育種價值。
目前,這項研究已在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上發(fā)表。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黑龍江邊境發(fā)現野生東北虎腳印 專家鑒定為雌性東北幼虎足跡
黑龍江省虎林市邊防委護邊員、慶豐農場派出所民警于20日在邊境巡邏時,發(fā)現野生動物從俄方延伸至中方的...
2021-01-25 -
“中國天眼”運行穩(wěn)定可靠 “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
經歷了調試、試運行和正式開放運行后近6000個機時的觀測服務積累,目前中國天眼運行穩(wěn)定可靠,靈敏度穩(wěn)...
2021-01-22 -
信息通信業(yè)布局 網絡“下鄉(xiāng)” 彌合城鄉(xiāng)數字鴻溝
信息通信業(yè)持續(xù)向農村布局 網絡下鄉(xiāng)彌合城鄉(xiāng)數字鴻溝自2015年以來,信息通信行業(yè)扎實推進電信普遍服務...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