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強化金融數據治理 構建更加有效安全的數據治理架構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給金融監管帶來新的挑戰,其中數據安全、數據壟斷等問題尤為突出。在12月15日召開的2020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業內人士表示,應著力強化金融數據治理,建立金融數據交易機制和共享平臺,加快數據權屬相關立法,防止部分主體利用數據與相關技術優勢開展不正當競爭。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發展數字金融,最核心的要素是數據。構建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數據治理架構,對于推動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金融業安全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他指出,當前的金融數據治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其中,數據的流通和共享仍存在不少的障礙,數據權利邊界不清、權益分配規則不明、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行業巨頭對價值高、公共屬性強的數據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加劇了金融領域不公平競爭。另外,數據安全隱患較為突出,針對金融機構的網絡攻擊時有發生,面臨數據泄露和損毀的風險。個人信息透明化,信息過度采集,盜用、侵權使用的問題日益突出。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數據使用和數據保護等方面普遍規則的制定是極為緊迫的。促進數據的流動、數據的安全以及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一定要在規則方面加以特別明確、強調。另外,應對數字稅收進行總體研究,特別是對大型科技平臺、大型數據平臺和擁有巨大消費者流量平臺的針對性研究,需要提上日程。
王兆星表示,要加強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建立金融數據交易機制和共享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和壟斷。同時,加快數據權屬相關立法,為數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和權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據,防止部分市場主體憑借技術優勢獨占數據收益;此外,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執法力度,加強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和災備體系建設,盡可能消除數據泄露的各種隱患。
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表示,保護數據隱私,既需要制度創新,也需要技術創新。在此方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推動科創機構探索技術創新路徑,已經取得初步成果。例如,運用多方計算、數據脫敏等技術,在實現數據融合應用的同時保護數據隱私,在提升數據資源價值的同時保護數據安全。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