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SKI與LG化學達成天價和解 一場和解“皆大歡喜”?

2021-04-13 09:39:19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韓國兩大電池廠商——SKI和LG化學之間的“大戰”終于暫時告一段落。

當地時間4月10日,SKI和LG能源解決方案(原LG化學電池業務部門)宣布,兩家公司已就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商業機密糾紛案達成和解,SKI同意支付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6億元),而兩家公司將撤回國內外的所有其他未決訴訟。

一場和解“皆大歡喜”?

隨著SKI“服軟”,這場持續了兩年的官司大戰終于畫上了句號,想必無論是兩家電池廠商的客戶——大眾集團和福特汽車,還是擔憂其內斗的韓國政府都松了一口氣,而美國總統拜登也不必再面臨兩難的抉擇。

在此之前,兩家公司的官司大戰已持續兩年。2019年4月,LG化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特拉華州法院發起訴訟,指控SKI通過雇用其前員工的方式來盜取商業機密,從而贏得了與大眾集團的合同。直至今年2月10日,美國ITC做出了有利于LG化學的判決,對SKI下達了禁令,要求未來十年,SKI不得在美國銷售電池、電芯、電池模塊、電池包和相關零部件。

之后SKI并不服氣,向拜登總統申請取消上述裁決,而拜登有60天的時間來否決或允許該裁決生效。這場爭議對拜登來說是一個政治難題,如果支持ITC的裁決,則會危及SKI佐治亞州工廠的6000多個工作崗位,且不利于拜登的綠色能源戰略,該州州長和兩名參議員敦促拜登出面干預;如果推翻ITC的裁決,則不免讓人質疑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公平性。

兩家公司的官司牽涉甚大,各利益相關者拿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來游說政府。上述趕在4月11日最后期限前一刻達成的和解協議,解決了令韓國和美國政府官員頭疼的一大問題,他們花了數周時間敦促雙方達成協議。據了解,最近幾周,幾乎每天都有十幾位政府部門官員、兩家公司高管及車企高管舉行會議討論。

韓國政府方面也能放下心來。作為韓國電池三巨頭之中的兩家,SKI和LG化學的內斗令韓國政府格外關注,唯恐兩敗俱傷,令中國、日本電池廠商等“漁翁”得利。事實上,在美國發起訴訟之前,兩家公司已經在韓國國內對簿公堂,但遲遲未有結果。而今,韓國政府方面終于不用為難了。

大眾福特施壓

目前,SKI正在美國佐治亞州陸續建設兩座電池工廠,合計產能21.5GWh。其中,第一座工廠2019年動工,計劃2022年開始批量生產,規劃產能9.8GWh;第二座工廠規劃產能11.7GWh,預計2023年投產。按照之前公示的信息,這兩座工廠將主要供應大眾集團和福特。

事實上,兩家公司之所以能達成和解,不乏大眾、福特、現代等車企的督促和施壓。畢竟,如果SKI因禁令而將電池業務撤離美國,則這些車企的電池供應鏈會受到嚴重影響。有知情人士曾透露,這場官司威脅到大眾田納西州工廠的電動汽車生產,令大眾對這兩家供應商“非常不滿”,甚至大眾曾警告過他們,二者的紛爭會令中國電池企業受益。尤其是今年3月,大眾集團“電池日”公布了自建大型電池工廠的計劃,儼然有拋棄電池廠商“單干”的想法,也許這也給LG化學和SKI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福特方面也一直在督促雙方和解。在今年2月美國ITC的判決結果公布后,福特CEO吉姆·法利對外表示:“這兩家供應商的自愿和解才最終符合美國制造商和工人的最大利益。”福特新款F-150電動皮卡和大眾ID.4將于明年開始生產,而電池由SKI佐治亞州工廠供應,這也是兩家車企如此關注官司的原因。

爭相在美大舉擴張

“希望我們的支出計劃不會帶來財務負擔。”SKI一位高管表示。按照協議,SKI需要向LG化學支付1萬億韓元現金,今明兩年各支付一半;還要支付至少6年的版稅,高達1萬億韓元。借此,兩家公司將放棄在美國和韓國的所有訴訟,且未來十年不再對對方提起進一步的訴訟。

SKI表示,既然其在美國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業務的不確定性已經消除,該公司將積極在韓國和海外投資,除了為福特和大眾生產電池外,它還將成為韓國最大的所謂非專屬工廠,意思是它將能適應其他車企的需求。SKI佐治亞州工廠的總投資將達50億美元,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

LG化學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兩家公司現在可以在全球市場共存,真誠競爭。”除了此前建立的密歇根州電池工廠外,LG化學正在俄亥俄州東北部與通用汽車投資23億美元合建一座電池工廠,預計2022年完工。今年3月初,通用汽車對外透露,正在與LG化學探討在美國建立第二座電池工廠的可行性。LG化學隨后表示,計劃到2025年在美國投資45億美元,并雇傭1萬名工人以擴充電池產能。

從SKI和LG化學的計劃來看,通過在美國建立更多的生產基地,雙方未來的競爭勢必會更加白熱化。(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