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入局重卡市場 市場化推進仍有難度
國內重卡市場再迎重量級選手。
日前,長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控股”)與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政府簽署商用車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將致力于新能源重型卡車的研發與生產,探索商用車發展新模式。
在今年3月29日舉辦的長城汽車氫能戰略全球發布會上,長城控股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羽也表示,將在今年完成“落地100輛49噸氫能重卡”的企劃目標。
近年來,長城汽車不斷加快氫燃料產業布局,擁有了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如今,長城汽車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以氫能作為技術導向“殺入”重卡領域,是否意味著氫燃料重卡市場的“春天”已至?重卡行業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新品牌能否有機會站穩腳跟?
♦氫燃料技術已具備上車條件
看中氫燃料重卡市場前景的不光有長城汽車,包括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北汽福田、上汽紅巖、三一重工、大運重卡等品牌已經在氫燃料重卡領域有所建樹,如大運重卡開發的6×4氫燃料牽引車已于2020年11月在山西試運營,上汽紅巖氫燃料重卡于黑龍江省黑河地區成功通過了-35℃極寒標定測試,三一重工的氫燃料牽引車在6月1日迎來下線……
從氫燃料重卡的發展進程來看,各家企業在制造層面已基本不存在技術壁壘,相關企業都已展示或已經拿出了量產車型,說明氫燃料重卡已基本完成理論驗證階段,具備市場化的能力。“如今,燃料電池已經可以達到重卡的使用要求,包括功率特性、壽命特性等都已符合條件,而可靠性及成本方面還需進一步通過市場來驗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教授魏學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氫燃料重卡已做好推廣和應用的準備,而長城汽車入局該領域,既是看好這一市場前景,也符合國家發展氫能產業的部署要求。
♦市場化推進仍有難度
既然“科技樹”已經點亮,是否意味著氫燃料重卡的市場化時代很快就會來臨?長城汽車入局氫燃料重卡領域,對行業發展意義幾何?
在魏學哲看來,長城汽車布局氫燃料重卡領域,是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如果從長城汽車的發展歷程來看,長城依托皮卡、SUV等產品起家,最初發展純電動汽車時,其產品優勢并不明顯,因此長城汽車很早就開始著手對燃料電池技術的儲備。從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在重卡領域的發展比乘用車更有優勢,基礎設施的搭建相比乘用車的要求也更低、更可控,所以長城汽車入局氫燃料重卡領域或許是一個較為理性的選擇。”
魏學哲進一步表示,雖然技術層面已具備應用條件,但氫燃料重卡的市場推廣速度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氫氣的制、儲、運、加注等環節。“配套設施不完善、氫氣成本較高,是制約氫燃料重卡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魏學哲表示,之前行業測算,從氫氣制造端到加注端的價格要控制在30元/公斤,才能與柴油車的使用成本持平。而現在很多地區的氫氣價格高達50~60元/公斤,甚至更高。“對于運輸從業者而言,他們對使用成本的變化相當敏感,在卡車的全生命周期中燃料費占比較高,所以現在氫燃料重卡的發展不取決于燃料電池技術層面,而是在氫能提取以及運輸、加注層面。”魏學哲說,這是很難靠單一品牌改變的行業現狀。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氫燃料電池適合應用在重載、長途運輸領域,與傳統燃料相比,它更為環保;與鋰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具備更長的續駛里程、更短的能源補充時間和更輕的重量。據了解,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推廣和市場應用,行業內早已形成“商用車先行”的共識,其用量大、路線相對固定等特點,使得氫燃料商用車更容易實現市場化應用,同時還可以帶動燃料電池成本和氫氣制、儲、運成本的下降。
♦“長城重卡”能否有一席之地
雖然國內重卡市場不斷刷新銷量新高,但頭部集中化趨勢進一步加劇。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重卡銷售各類車型約162.3萬輛,其中,一汽解放、東風汽車、中國重汽、陜汽集團、福田汽車的市場份額之和高達84.3%,這意味著其余重卡企業的銷量總和僅為25.46萬輛。可見,重卡行業雖銷量喜人,但市場集中度高,兩極分化嚴重,想要在該市場分得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月8日,江鈴汽車發布公告稱,江鈴汽車董事會批準以不低于7.6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通過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掛牌的方式出售全資子公司江鈴重汽100%股權,標志著江鈴汽車即將徹底告別重卡行業。從2011年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太原重汽算起,江鈴汽車已在重卡領域摸爬滾打了10年,但較早的市場布局并沒有換來回報。即便是在中國重卡市場高速發展時期,江鈴重汽的年銷量也基本徘徊在千輛級別。2019年,江鈴重汽僅售出重卡1080輛,市場占有率不足0.1%;2020年,我國重卡銷售各類車型約162.3萬輛,而江鈴重卡1~9月的重卡銷量卻僅有1347輛(10月以后,江鈴重汽暫無詳細的銷量數據)。另外,江鈴重汽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江鈴重汽凈虧損3.04億元;2020年凈虧損5.2億元;2021年,公司依舊處在虧損狀態,1月凈虧損1213.7萬元。可見,重卡市場這塊“大蛋糕”,并非所有企業都能獲得機會。
長城汽車雖然在乘用車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但在群雄林立的重卡領域,能否有機會創造一個新奇跡?
“重卡市場雖然集中度很高,但機會還是有的。正如特斯拉以純電動技術殺入乘用車市場一樣,它并沒有因為是全新品牌或是后來者而受到制約。相反,用車體驗的不同反而吸引了一批消費者。所以,最終能否立足還是要看產品力。”一位汽車行業資深研究員對記者說,重卡作為運載工具,用戶最為看中的產品屬性是耐用、成本低,滿足這兩點需求之后才是對用戶習慣、品牌等維度的考量。因此,他認為若長城控股進軍傳統燃油重卡市場,勝算不大。但氫燃料電池重卡行業還處于萌芽階段,各企業的差距并不明顯,而長城控股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布局又比較早,可能會給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使用體驗,對于其進軍重卡行業來說,無疑是一項突出的優勢。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目前長城控股在氫能源重卡領域的示范意義大于其商業化意義。“總體來看,長城汽車布局氫能源重卡一方面是為了儲備技術,另一方面是借此機會進入一個利潤相對豐厚的領域。”不過,崔東樹認為,氫能源電池重卡的推廣、應用仍將有較長時間的“真空期”,它的發展道阻且艱。
未勢能源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長城控股在氫能源方面的投入并未寄希望于在短期內產生回報,“這項技術前景很光明,但走起來很坎坷,包括甲醇汽車、純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的發展都以十年為單位,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各種可能性。”(張海天)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