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搶人”背后:香港缺人,挺急的
編輯 | 劉景豐
今年 6 月,香港老牌商業財經媒體《香港商報》發布一篇文章,標題就是:" 香港缺人,挺急的 "。
以酒店業為例,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香港欠缺 9000 多名員工,空缺最多的工種是房務部,其次是餐飲部和前臺部。
(相關資料圖)
另一統計數據顯示,過去 5 年,香港勞動人口減少約 21.9 萬人,而企業職位空缺由 2021 年 3 月的約 3.9 萬個增至 2023 年 3 月的約 7.8 萬個,空缺率 2.8%,創下 9 年來新高。其中,最緊缺的行業是科技、醫療、教育、銀行保險與航空、建造、酒店服務等。甚至為了招醫生,香港醫管局特意放開了香港醫生必須會粵語的要求。
與之相對的是,香港失業率進入新低,打工人一改過去數年因市場不明朗不敢貿然轉工的情況。
香港缺人的背后,一方面是今年疫情之后,餐飲、航空等服務行業復蘇帶來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影響香港金融、貿易行業,導致相關行業人才流動增加,加之人口出生率低,共同引發香港 " 缺人 " 現象。
在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單一影響下,香港特區政府近幾年加速投入科技創新領域,以謀求經濟結構的轉型。
這大大推動了對 IT 互聯網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有 IT 及數碼人才機構曾估計,未來 5 年香港需要額外 10 萬名相關人才,才可滿足市場招聘需求。
為了保持香港的全球競爭力,特區政府自去年底推出了多項 " 搶人才 " 計劃,以吸引高技術或優秀人才來港定居;而針對建造、運輸及服務行業出現的勞動力嚴重短缺情況,則計劃以 " 輸入外勞 " 形式解決。
在數據層面上,香港的 " 搶人才 " 計劃已經初見成效。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 10 萬宗申請,約 6.1 萬宗獲批。其中," 高才通計劃 " 約有 2.6 萬宗獲批。
但由于政策落地時間尚短,多名受訪人士均向霞光社表示,人才流入對香港市場人力短缺的實際影響暫時還未顯現。
" 身邊已經有一些親友通過最新的人才計劃來港,明顯比我當年來港工作更加簡易,但時間尚短,人才引進對各行業帶來的變化還不明顯,相信變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顯現。" 香港金融行業從業者黎陽說。
金融服務業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其從業人口僅占香港總就業人口的 7%,卻貢獻了超過 20% 的本地生產總值。去年開始,各大投行的裁員潮從華爾街蔓延至全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深受波及。
有一個現象:隨著去年香港摩根士丹利、花旗、高盛等先后裁撤大量投行職位,進而引發金融行業裁員,導致香港核心地區辦公大樓空置率一度突破 25%。而 2019 年 12 月,香港房地產投資管理及服務公司仲量聯行發布的《12 月香港地產市場觀察》中稱,香港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為 5.9%。
" 去年行情不好,香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美聯儲加息等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和日益復雜的區域沖突等,讓 2022 年全球資本市場險象環生,風險事件頻發,市況低迷。而且,香港又爆發第五波疫情。這些都對香港股票、債券市場產生巨大波動。" 黎陽說。
黎陽就職于香港一家中資證券公司。相比許多外資投行的大量裁員,他所在的公司雖然也有虧損,但虧損規模不大而并未裁員。不過,受業績下滑影響,他的同事不得不接受實際薪資下降的現實。
面對更多不確定性因素,以 " 高風險、高回報 " 著稱的對沖基金,同樣開啟人員緊縮模式,一些圍繞對沖基金高端職位的香港獵頭公司,也不得不走出舒適區。
何婷曾在香港某對沖基金獵頭公司任職,前幾年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公司只做高端人才業務,靠著圍獵分食這些 " 食物鏈頂端的崗位 ",即使她本身招聘數量有限——一年只做 6、7 單,也可以很好地養活自己。
但去年開始,情況變了。在金融投資行業大裁員之下,公司原有業務需求急劇下滑。為了生存,他們開始將獵頭業務向普通職位全面鋪開。" 為了獲得更多人才招聘需求,公司現在做了一個招聘網站,面向各行各業普通職位的招聘。而不再聚焦高端人才,甚至不再集中于金融行業。" 何婷說。
雖然不少投資銀行陷入 " 裁員潮 ",但包括保險、后臺、理財等在內的銀行業人才卻非常搶手。保險業監管局數據顯示,由于跨境人流恢復正常,壓抑多時的需求得到釋放,今年首季香港對內地訪客的保險銷售額猛增近 27 倍。
據彭 . 博社報道,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后,來自內地的業務量激增,加上由于近年香港人才流失,香港銀行和保險公司紛紛加入 " 搶人大戰 ",新招聘員工的薪酬上漲幅度可達 30%。而據 Natixis SA 估計,該行業約有 4000 個職位沒招到人。
任云任職于內地某家資管公司的 HR 崗位,去年底至今,公司內部已經有三名年薪百萬人民幣級別的員工跳槽去了香港市場。
任云了解到,其中一名中級員工在跳槽到香港某家族辦公室任職后,薪資翻了一倍;另一名跳槽去某公募基金香港辦公室的前同事,也實現了大幅度的薪資上調。
" 不過實際上他們能拿到多少,還要看收益來評定年終績效。常規的薪資漲幅方面,香港資管行業每年一般都有 4% 到 5% 的調薪。" 任云說。
去年,IT 及數碼人才獵頭公司 Venturenix 曾估計,未來 5 年香港市場需要額外 10 萬名人才,才可滿足招聘需求,但每年卻只有 1500 名相關學科的畢業生。而 Venturenix 今年發布的《2023 年度本港薪酬指南》顯示,香港信息科技人才供不應求,市場每月平均推出 7400 個相關職位,但目前平均每月只有近 4000 名 IT 人才求職。其中,AI(人工智能)成為最受關注的職業技能,相關工作職位相比去年增加了超過兩倍。
市場對 IT 人才的需求,也帶動相關職位的薪酬增長,跳槽薪資增幅平均達 20% 以上。
香港醫護行業也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顯示,2022 年香港醫生流失率為 7.7%,離職人數 486 人。其中,部分專科醫療在 2022 年出現人手負增長情況,以急癥室醫生人手缺乏的情況最為嚴重——在醫管局的七個區域醫院聯網中,有六個都出現了錄取醫生人數不如離職人數多的情況。
香港居民吳曉告訴霞光社,自己最近在公立醫院就診時,時常聽到醫生感慨工作更忙,壓力比過去更大,而醫護人手不足反映在他和其他患者身上,就是看病排隊等候的時間更長。
" 我前段時間嗓子痛,去公立醫院掛急診,光排隊就等了 5 個小時。" 吳曉說,雖然過去在公立醫院看病也一直都要排隊,但現在的等候時間更夸張了。
但她也強調,這只是個人的一次經歷,或許不能代表所有醫院都是這個情況。
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出席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時,曾針對如何增加人手及挽留人才表示,醫管局目前已不再要求醫生一定懂廣東話,而且并不限于??疲? 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是我們最重視的東西 "。
為此,香港醫管局今年啟動多場在海外的招聘活動,以促進醫護人才回流香港。比如,先后在英國倫敦和澳洲悉尼舉辦海外醫生招聘,面向醫科生、醫科實習生、受訓醫科生及專科醫生,講解回港執業及專科培訓機會,吸引合資格參加者赴港工作。
活動宣傳海報顯示,這些工作機會的年薪為約 84.5 萬港元至 200 萬港元不等,此外還提供包括 25 天年假、享簡單及低稅率等多項福利。
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吸引人才是政府的重點工作,海外招聘活動是其中一項招攬醫學生及執業醫生來港于醫管局、衛生署及兩間本地大學醫學院服務的措施,強調當局將繼續不遺余力吸引、挽留及培育醫療人才。
此外,香港自 2022 年公布的獲承認醫學資格名單中,還新增了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 6 所內地高校的 10 項醫學資格。而根據香港條例,持獲承認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來港從事醫生工作。
另一個缺人的行業,是教育。根據香港教育局披露的數據,2021/22 學年未達退休年齡而離開教育行業的教師數量,是前一學年的近一倍,從 1390 人增至 2770 人。
香港居民王諾的女兒就讀于香港一家私立學校。他告訴霞光社,女兒學校原本每個班都會分別配備中英文兩個班主任,其中的英文班主任通常由外國人擔任。而目前,基本所有班級的中英文班主任都變成了 " 清一色 " 的本地面孔。
按香港教育局此前的臨時數字預計,本學年還將有 3540 名教師未達到退休年齡便離職。從整體公營中、小學教師流失率來看,預計本學年公營中學教師流失率將達到 9.8%,而公營小學的教師流失率也將達到 8.5%。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事務局網站上,在發布的 29 個政府空缺職位中,有 14 個職位需求由教育局發布,招聘對象為中小學教師,涵蓋中國語文、英國語文、中國歷史、經濟、數學、物理、生物、體育、音樂、視覺藝術等多個學科,月薪起薪點為 34060 港幣。
而且,相比以往的招聘要求,香港教育局今年發布的職位可開放給正在就讀學士學位、以及將于 2023/24 學年或 2024 至 2025 學年畢業的大學生申請。
香港教育局此前回應,之所以做出擴大招聘范圍的安排,是為了盡早招攬人才,吸納有志之士加入教育局團隊,以及協助青年更好地規劃未來事業發展。
隨著香港生育率維持較低水平,未來學齡人口下降的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教師需求也會相應減少。
聯合國人口基金最近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的國家或地區,而中國香港的生育率為全球最低,每名女性僅生育 0.8 名孩子。生育率降低,也影響到了學校生源數量。
據香港教育局每年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近三年來,香港減少了 6.8 萬名中小學生。
本地大學同樣面臨生源減少的情況。過去,香港 8 家資助大學的學士課程,招收非本地生自費入讀的上限,為標準學額總數的 20%。而近期據港媒引述消息指出,有關限額將放寬至 40%。
除了各行業專業人才不足,香港更面臨技術勞工短缺的現狀。黎陽有幾個體驗:一是企業在招聘司機、保潔員方面比以往更困難,應聘者的‘胃口’都比較高;二是作為消費者的體驗,餐廳的服務質量和態度更差了,落單上菜速度也比以往更慢;三是的士司機的服務態度變差,繞路、揀客、坐地起價、拒載、不過海等情況時有發生。
" 聽說警方不斷采取行動也難以根除,這有可能和人手缺乏有關系。單靠監管部門對從業者進行監督和勸吁,或者旅游發展局拍拍宣傳廣告是不夠的。" 說。
在技術勞工中,尤以建筑和航空業的勞工短缺情況為甚。今年 4 月,香港建造業議會公布人力調查推算,指業內多個工種 4 年后將短缺 4 萬人手。
其中,短缺占供應量 25% 及以上的工種被定義為 " 嚴重短缺 ",預計將增至 7 個工種,包括混凝土和灌漿工、假天花工 、平水工、棚架工、焊接工等。而建筑師、土木工程師和結構工程師等專業人員的短缺人數也將增至 6500 人。
另外,隨著香港全面通關,運輸物流需求迅速反彈,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調查,預計明年年底香港航空業的人力缺口將達到 16000 人,其中超過 7 成為前線機場職位,尤其是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持工、技術員等 10 個工種。
為緩解勞工短缺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香港自 1989 年放寬輸入普通技術勞工的限制,并在此后數次推行輸入勞工計劃。
今年 6 月,香港再度宣布將輸入約 27000 名外籍勞工,以解決建筑、運輸、航空等行業出現的勞工短缺問題,具體包括擬輸入約 12000 名建筑業外勞,約 8000 名運輸業外勞,當中約 6300 人為機場員工,其余 2000 人為旅游巴士及小型巴士司機。
此外,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還指出,將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暫停執行 26 個非技術 / 低技術職位不可輸入外勞的規定,為期兩年。這意味著營業代表、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初級廚師、文員、電話接線生、洗衣工人等 26 個職位將可以經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輸入外勞。
" 相比過去,現在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更多南亞裔的勞工,不僅是在工地上,包括在菜市場等等地方也出現了聘用南亞裔工人的情況。" 香港居民王諾告訴霞光社。
據港媒報道,本輪輸入外勞計劃公布后,有勞務公司每日收到幾十個來自內地的查詢電話,咨詢多個工種的到港工作事宜,因香港同類工作的薪資相比內地高出不少。根據香港特區發展局公布的相關職位月薪中位數,最高的前兩項職位為潛水員(建造業),以及打摏工及機械設備操作工(搭式起重機),月薪中位數分別為 42000 港元和 40800 港元。而鋼筋屈扎工、木工、電工等的月薪中位數也都超過 30000 港元。
今年以來,高學歷求職者對香港市場職位關注度的顯著提升。在獵聘發布的《2023 上半年就業趨勢大數據洞察》中,中國香港的新發職位增長超過 93%,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軟件、基金 / 證券 / 期貨,以及專業技術服務。
而投遞香港職位的人數同比增長近 2 倍,其中碩博類高學歷人才投遞增長近 1.5 倍;而在被投遞的香港職能前十名中,財經相關職位占據五席。
除了更多崗位需求,薪資也成為吸引人才的原因之一?!?023 年薪酬調查報告》顯示,勞動力缺口下,香港打工人的薪酬漲幅創下四年來新高。今年受訪者平均薪資漲幅達 4.1%,超過 6 成受訪全職雇員獲得加薪。
隨著香港本地失業率回落至逾三年半低位,今年 4 至 6 月平均失業率為 2.9%。就業市場也一改過去數年因市場不明朗,打工人不敢貿然轉工的情況。
報告顯示,超過 8 成受訪者對向外謀求更好的機遇持開放態度,絕大多數受訪者預期新工作 " 錢途 " 更佳。而打工人的預計求職期也有所縮短,由去年的 5.6 個月減至 4.8 個月,超過 30% 的受訪者認為兩個月內就可以找到新工作。
" 感覺現在在香港找工作比 10 年前容易了,而且香港職場沒有所謂的‘ 35 歲即失業’或女性因婚育等受到的性別歧視。" 王蕾在香港求學、工作多年后回到內地,最近正計劃重新回歸香港職場。
" 香港的職場環境更加簡單、公平,薪資待遇也更高,加上現在因為人才流失,不少行業都缺人,我打算趁這個機會再回香港‘闖一闖’。" 王蕾說。
香港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香港總勞動人口增加 1.54 萬人至 380.2 萬人,或反映通關后陸續有人回流香港工作,但勞動人口距離 2018 年高峰仍相差近 19 萬人。
香港教育咨詢行業從業者王新告訴霞光社,或許是因為接到的申請過多,目前香港對人才流入的審批速度很慢。" 包括今年很多學生的簽注都還沒有下來,有些在今年 4、5 月時候就申請了,現在已經馬上 9 月開學了。" 王新說。
去年底,香港宣布多項人才引進計劃,包括取消 "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 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將非本地畢業生留港 / 回港就業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兩年;以及最受關注的 "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簡稱 " 高才通 ")。" 高才通 " 將開放予年薪超過 250 萬港元的高端人才,以及五年內畢業于全球百強大學的畢業生等申請。一旦申請成功,即可獲頒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且不需要事先受聘。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 10 萬宗申請,約 6.1 萬宗獲批。其中," 高才通計劃 " 約有 2.6 萬宗獲批。而去年一整年,香港才引進 3.5 萬人。
雖然人才正不斷 " 涌入香港 ",但有多少能真正填補香港的勞動力缺口,仍是個未知數。
" 我目前接觸的幾十個咨詢客戶,暫時都沒有來港工作的計劃,甚至他們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不去香港上班?’ " 王新說。
問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
一是今年 " 高才通 " 的條件更寬松,甚至取消了往年需要的 " 面試 " 環節,就連資料提供也可以電子化方式提交,這就使得外地人才可以直接線上申請,無需落地香港。
此外,一些申請香港 " 高才通 " 的人才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想去香港工作。內地港資企業 HR 阮真也告訴霞光社,自己身邊的不少朋友都已嘗試申請香港高才通,但幾乎沒人有立刻前往香港工作的打算。" 除了一兩個公司高管,其他申請的朋友都是中層,他們辦高才通,有些是為了孩子打算,也有人是因為要經常去香港出差,為了出入境方便。"
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網站顯示,高才通人才可以 " 延長逗留期限 ",但申請人需在逗留期限屆滿前一個月內網上申請延長逗留期限,而提出申請時,申請人必須已獲得聘用。此外,申請延長逗留期限還對申請人受聘從事的工作和薪酬福利條件有一定要求,即申請人須通常是由學位持有人、或由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資格、經證明的專業能力及/或備有文件證明的有關經驗和成就的人士擔任,以及該職位的薪酬福利條件須達到市場水平。
" 這樣的話,即使成功申請到以‘高才’身份來港,但等到一兩年后簽注期滿需要續簽時,如果申請人沒計劃留港或沒能在香港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可能會遇到問題。" 王新說。
黎陽則認為,舒緩人才短缺不能一蹴而就,目前人才引進政策落地時間尚短,因而對香港各行業帶來的變化不明顯,但影響力一定會隨著時間推移日益顯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全球搶人”背后:香港缺人,挺急的
作者|麻吉編輯|劉景豐今年6月,香港老牌商業財經媒體《香港商報》發布
-
溫暖從未走遠作文600字(從未走遠作文600字)
我是小前,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溫暖從未走遠作文600字,從未走遠
-
RTX 4070比RTX 3070 Ti強多少?一文讀懂
RTX4070比RTX3070Ti強多少?一文讀懂
-
城市民宿行業,真實復蘇情況如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勁旅網(ID:ctcnn1),作者:陳杰,對話嘉賓:胡
-
騰訊正在成為“微信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略大參考,作者|尹凱、楊知潮,編輯|原野去年5
-
首筆投資15億!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創新科技中心落戶深圳
進入中國市場24年,星巴克進一步加大在華投資。8月18日,星巴克宣布在
-
我在服貿會等你︱服貿會體育專題9月2日首鋼園啟幕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體育服務專題媒體通氣會在京舉行。作為20
-
聚集機器人產業新動能 北京亦莊簽約16個高精尖項目
經開區管委會與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小米機器人、歌銳科技、和華瑞博等
-
我在服貿會等你︱信息通信業五大企業將首次齊聚服貿會
2023年服貿會ICT展首次聚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
-
10 歲的小紅書“猛攻線下”?是面子工程嗎?
小紅書的10年,摩登洋氣但走不出二線漩渦。小紅書的猛攻線下,是基于品
-
頭部酒店集團,為何都熱衷品牌“煥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空間秘探,作者|許凡凡近期,萬豪旅享家旗下喜
-
價格戰,特斯拉也怕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定焦,作者|溫故,編輯|方展博特斯拉又降價了。
-
三星展示“零邊框全面屏”技術,蘋果 iPhone 手機未來有望搭載
IT之家8月18日消息,據博主@i冰宇宙透露,三星顯示近日展示了下一代屏
-
車企競逐 NOA,英偉達、地平線占超八成市場
汽車智能化的加速度還在繼續。今年上半年,高級智能駕駛功能增長迅速,
-
李玟與“好聲音”往事,牽出當下音樂綜藝的困境
每經記者杜蔚每經編輯文多8月17日,一段疑似歌手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
-
北海多名游客被不明魚類咬傷,律師:應由景區管理部門擔責,被咬傷游客可向其索賠
8月16日下午,多名游客在廣西北海僑港浴場下海時疑似被不明魚類咬傷,
-
英洛華股東戶數增加21.91%,戶均持股7.16萬元
英洛華最新股東戶數12萬戶,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戶均持有流通股份94
-
風和醫療銷售費用率畸高引關注,推廣服務商為大客戶關聯方
來源|時代商學院作者|彭晨雨編輯|孫一鳴在醫藥領域反腐如火如荼的當下
-
全球財富大縮水:人均減少2.3萬元,美國最嚴重,超過日中加澳
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下,各國居民財富出現了普遍貶值。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
-
瑞幸與星巴克,還未到達同一戰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消費最前線,作者|江心白進入八月,是屬于瑞幸
-
BBA 這半年:寶馬最會賣車,奔馳最會掙錢,奧迪謀變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作者:黃婧近期,BBA上半年財報陸續出齊。一掃2022
-
國富人壽團體意外險怎么樣?值得買嗎?
非常好, 國富人壽團體意外險是一款專為團體人員設計的保險產品,其保
-
50多歲適合買重疾險嗎?買重疾險的選擇有哪些?
適合。 50多歲的人購買重疾險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
-
友邦全佑倍至重大疾病保險可靠嗎?有什么保障呢?
可靠。 友邦全佑倍至重大疾病保險由友邦保險公司推出,友邦保險作為全
-
中銀保險意外險電話是多少?保險怎么樣?
400-6995-566。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銀保險意外險電話的號碼。中銀
-
意外險拍片不住院可以報銷嗎?怎么報銷?
可以。 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意外險通常會對拍片費用進行報銷。無論是
-
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中國品牌還需一起翻越幾重山
上周,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深圳下線,是汽車行業的一座新里程
-
中國女籃將與澳大利亞女籃進行熱身賽 首戰8月25日打響
中國女籃即將與澳大利亞女籃進行一系列熱身賽,比賽分別在陜西省榆林市
-
萬潤股份:擬籌劃子公司九目化學分拆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事項
萬潤股份8月18日公告,公司擬籌劃下屬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學分拆至境內證
-
涉19項違法違規事實 農業銀行被罰沒4420萬元
農業銀行被罰沒4420萬元。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用 16 年「克隆地球」,這個異...
- 領取婚嫁金都需要什么手續?能領...
- 沃爾瑪中國單季銷售超40億美元,...
- 39元重疾險怎么報銷?報銷范圍有...
- 菜鳥“卷”到海外,升級國際快遞...
- 重疾險有高血壓可以投保嗎?投保...
- 讓閱讀成為共同的力量——首屆“...
- 中國人壽的少兒保險有哪些種類?...
- 騰訊游戲復蘇:二季度收入445億...
- 太平洋重疾險多久可以賠付?賠付...
- 最會玩的外星人運動嘉年華來啦!...
- 需求火爆!Cybertruck預定量已超...
- 恒大澄清:向美國法院提出的申請...
- 北京調整租房提取公積金額度 每...
- 廣發銀行被罰2340萬 涉違規發...
- APP 自動續費的千層套路,你需...
- 榮耀推出 MagicBook 14 32GB...
- 特斯拉再降價:“它要把對手擠出...
- 19 萬的 Model 3,快要來了
- 庫克發文慶祝!蘋果中國市場 30...
- 特朗普:美元正在失去主導貨幣地...
- 2023智能駕駛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
- 2023電動輪椅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
- “源見 超越未見”|世紀金源...
- 降低購房成本,政策支持“商轉公...
- “同舟共濟 暖心助力”,人民日...
- 靜態體驗坦克400 Hi4-T,“可城...
- 天津學生意外險電話是多少?怎么...
- 農村父母養老保險怎么交?交多少?
- 百萬醫療險能報門診嗎?報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