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餐飲業扎堆想上市
最近,不少餐飲企業傳出欲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作為一個強現金流的行業,餐飲企業緣何在2021年集中打起了上市融資的主意?餐飲行業真的缺錢嗎?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迄今為止,奈雪的茶、德克士、綠茶、眉州東坡等大眾耳熟能詳的餐飲企業均意欲上市,香港資本市場成為眾多餐飲品牌青睞的上市地。
扎堆想上市
2021年大年三十(2月11日)晚間,國內知名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于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啟赴港上市之路。
早前,坊間對于誰將摘得“茶飲第一股”多有猜測,而被市場寄予重望的兩大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喜茶對于上市事宜均三緘其口,并時不時出來辟謠,稱沒有上市計劃。
就在大家都認為“茶飲第一股”的爭搶告一段落時,奈雪的茶出其不意地在大年三十發布招股書,捷足先登。而市場占有率更高的喜茶則較為淡定,對于近期市場盛傳的“喜茶亦即將上市,中金瑞銀已經為其管理層安排路演,預計最快將在2021年下半年上市”的說法光速辟謠,稱今年之內都沒有任何上市計劃。
無獨有偶,大眾餐飲品牌綠茶餐廳在3月29日晚間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初步計劃將募資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14億元)。
除了奈雪的茶、綠茶外,據了解,旗下擁有眾多餐飲業務線的頂新國際正在考慮將其炸雞品牌德克士連鎖和康師傅私房牛肉面等業務打包在香港上市,或將籌集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69億元)。
此外,根據天眼查信息,3月18日,眉州東坡旗下的食品公司王家渡已獲得新一輪戰略融資。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還表示,王家渡已經啟動上市計劃,預計將在2022年底遞交材料、2023年上市,或優先考慮A股市場。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餐飲行業除了頻頻傳出企業上市的風聲外,行業內融資、引入資本的消息也是不絕于耳。《2021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顯示,2020年餐飲行業融資案例約110起,2019年約90起。在2020年的投融資案例中,餐飲服務業占到21.3%,飲品占到21.2%,小吃快餐占比9.6%,飲品、小吃快餐成為餐飲投融資的熱門品類。
融資金額分布方面,根據《2020-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投融資分析報告》數據,500萬-1000萬元是主流,占比為41.9%;同時,2020年出現了多起金額超億元的融資,資金更加集中,頭部企業吸金效果明顯。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餐飲企業為何在2021年扎堆想上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在2020年損失慘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年餐飲收入39527億元,下降16.6%。其中,限額以上餐飲單位收入8232億元,同比下降14%。
中國飯店協會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餐飲消費市場受到嚴重影響,餐飲業成為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中國飯店協會調研發現,2020年春節至3月,全國七成以上餐飲企業營收下降90%以上,二季度營業額平均僅恢復至上年同期的60%。三季度較二季度增長44%,恢復至上年同期的97%。
在堂食收入驟降、餐飲企業進賬難的背景下,房租、水電、人力等多項剛性成本仍然存在,多數餐飲企業面臨既不能開源,也無法節流的窘境。
以火鍋行業頭部品牌海底撈為例,據其發布的財報,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虧損達9.65億元,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餐飲業經營回暖,海底撈業績也扭虧為盈。在下半年業績的帶動下,海底撈2020年凈利潤3.09億元,但仍然比2019年下降了86.8%。
而對于那些想要上市的餐飲企業而言,即便多項經營指標在行業內已遙遙領先,但也不可避免地展現出疲態。以奈雪的茶為例,其招股說明書顯示,奈雪的茶三年以來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開始明顯放緩,盈利水平也十分堪憂。
2018-2020年奈雪的茶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0.87億元、25億元、21.14億元。凈利潤方面,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凈虧損額分別為6973萬元、3968萬元,2020年前九個月虧損額為2751萬元,兩年零九個月累計共虧損1.37億元。
盈利難的同時,企業還要面臨成本的高企。招股書顯示,原材料、租金、人力三座大山占據了奈雪的茶總收益的80%以上。不僅僅是奈雪的茶,上述三項成本高企也是餐飲行業內普遍面臨的難題。
“2020年突發的疫情不但讓餐飲業蒙受了很大的損失,而且餐飲企業的經營出現大幅下滑,影響到資金周轉甚至危及資金鏈,這讓餐飲企業意識到資本對企業生存的意義。同時,上市有助于企業加快建立現代運行模式,在市場競爭中發揮管理優勢和制度優勢,可以大大地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有助于企業進一步提升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吳穎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港股市場為何成首選
事實上,對于上市,不同的餐飲企業創始人持有不同的觀點。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就曾在多個場合不止一次地表達了對于上市的抗拒態度。“西貝要將所有的利潤分給員工,分給奮斗者,西貝是永不上市的。”然而,在接受現實“毒打”之后,賈國龍在2021年突然改口:“疫情使得西貝2萬多名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三個月,開始愿意重新評估未來西貝上市的可能性。”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則對上市持樂觀態度:“通過疫情,我發現要做成百年老店,上市是最好的途徑之一。一方面,上市后企業抵抗不可控因素的能力更強;另一方面,上市更有利于形成績效激勵。”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隨著海底撈、九毛九、味千中國、呷哺呷哺、百勝中國等餐飲企業成功赴港上市,港股市場已成為眾多餐飲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首選。
爬手食品創始人兼CEO、原百度外賣副總裁王亞軍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想要上市的幾家餐飲企業,從品類來看幾乎都是港股行業的第一家,大家幾乎都在搶時間,為自己所處的賽道爭取更大的估值。因為A股對于餐飲企業上市的要求較高,審核、核算的機制都十分嚴格。在未來的三年內,但凡能達到上市體量的餐飲企業都可能會去港股沖一沖。”
吳穎也表示:“近年相對A股,餐飲企業在港股上市更多,因為港股相對于A股流程簡單,對餐飲企業也比較認同。最近一支登陸A股的餐飲股同慶樓申請了三年半才成功過審。A股20年間只有個位數的餐飲企業成功登陸,而港股則有數十家企業上市。”(記者 賀陽 文/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651家上市公司擬派發“紅包”超4700億 部分“大手筆分紅”存隱憂
進入年報季,上市公司分紅預案隨之顯現。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記者發稿時,A股共有809家上市公司...
2021-03-31 -
中國公募REITs產品推出箭在弦上 環保、物流、交通等項目或率先推出
隨著一系列政策規則密集推出,中國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的推出箭在弦上。記者從上交所獲悉...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