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宏觀 > 正文

江蘇文化產業加速奔向未來 “兩中心三高地”成新愿景

2022-04-20 09:06:30來源:新華日報   

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藍圖中,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先行區”目標。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臺,為江蘇文化產業發展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2022年可以被視作江蘇文化產業的躍遷新元年,開啟新征程,江蘇文化產業正加速奔向未來。

已成支柱產業,“兩中心三高地”成新愿景

省委宣傳部與省統計局近日編制完成的《江蘇文化產業統計概覽2021》顯示,去年全省8611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53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7%,其中新興文化產業營收比重達24.7%,文化產業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2021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預計超過5800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5.01%,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接下來,文化產業如何助力江蘇建成“先行區”?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1月30日印發《江蘇省促進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6%,并把“兩中心三高地”列為新愿景,即積極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中心和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建設有競爭力的內容生產高地、文化裝備制造高地、文旅融合發展高地。

《行動計劃》圍繞空間布局優化、市場主體壯大、文化科技創新、“文化+”融合發展、文化金融合作、載體平臺提升、文化市場開拓和人才隊伍培養等“八大行動”,實施數字化引領工程等20項重點工程,描繪出我省文化產業的未來藍圖。

針對文化產業領域“卡脖子”技術,我省將圍繞數字拍攝、可穿戴設備、沉浸式體驗、先進舞臺設備、新型影院系統等領域實施關鍵技術突破工程,鼓勵“揭榜掛帥”;對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我省將實施數字化引領工程,擴大5G、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領域創新應用,力爭到2025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對文化產業貢獻度超30%;我省還將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文化產業金融支持體系,鼓勵增加融資品種、開發文化金融服務產品,到2025年省級文化產業基金總規模突破300億元,文化上市(掛牌)企業100家。

布局“三軸一圈”,產業發展天高地闊

如何優化空間布局,更好實現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區域協同,進一步提升江蘇文化軟實力?我省提出了“三軸一圈”的空間布局,沿著揚子江、大運河、沿海三條軸線,建設揚子江創意城市群、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沿海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以江蘇行動推進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長三角“朋友圈”。

4月11日印發的《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要把大運河江蘇段建設成世界級重要旅游目的地。按規劃,我省將推出漕運鹽運文化觀光游、運河水工科普研學游、運河文化休閑游、運河文博非遺游、運河美食尋味游、運河紅色文化傳承游等運河主題文旅精品路線,并把運河作為文旅產業發展載體,構筑現代文化產業鏈,加快發展數字創意、云演藝、網絡視聽等新業態,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等智慧文旅項目。

揚子江創意城市群是江蘇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創舉,力爭把沿江八市打造成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優勢崛起的新時代引擎和創意經濟轉型驅動的全球化典范,到2025年沿海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全國貢獻度超10%,文化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包括南通、鹽城、連云港在內的沿海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將作為我省文化產業的新增長極,彰顯海洋文化特色,深化文旅融合,塑造沿海文化開發新優勢,到2025年三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500億元,基本建成國內知名的文化裝備制造基地、工藝美術生產基地、數字文化產業基地、美麗濱海生態旅游目的地。

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執行者,在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上,我省列出深化跨省域合作交流、聯合打造文化和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要素市場建設、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等13項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江蘇文化產業增加值對長三角區域貢獻率超過40%等發展目標,為國家戰略貢獻江蘇力量。

重大項目引領,積蓄發展新動能

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發展成色和競爭能力,離不開重大項目作為中流砥柱。今年3月,我省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時期文化及相關產業重點項目清單》,共發布重要創新載體、重點產業項目、文化基礎設施、文化保護傳承及文旅融合項目4大類共計192個項目,為江蘇文化產業積蓄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這些重大項目中,有相當一批聚焦行業前沿、創新發展模式、突破關鍵技術、引領行業發展。例如無錫的華萊塢·三期數字文創園瞄準電影工業4.0的行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以數字影視為龍頭的數字文化產業。園區啟動了元宇宙創新產業園建設,合作建設國家5G智慧虛擬攝影聯合實驗室、影視渲染云、影視公共算力服務中心等項目,不斷增強影視高新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強強聯合也是這批項目的重要特色,蘇州建設騰訊(蘇州)數字產業基地,發展數字城市科創、AI產業應用等相關產業;無錫建設保利洋溪文化城,打造數字王國動漫電競主題次元城、小劇場、博覽中心、錫鋼工業博物館等全產業鏈文化產業集聚區;揚州與中國影視業巨頭光線傳媒等聯手共建的揚州空港新城影視文旅產業基地片區開發建設PPP項目,涵蓋影視、文創、科技、旅游、金融、教育等多個領域,探索互融互生、資源共享的發展模式……

圍繞大運河文化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主題,南通小洋口海之城建設濱海水上世界、愜意鹽灘、文創商業街等項目;徐州推出窯灣核心展示園項目,修繕、復建歷史建筑群,開發水上旅游;淮安水工科技館是繼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之后的又一重大運河主題標志性場館;揚州印象館致力打造集揚州傳統文化、非遺文化、運河文化、東亞文化為一體的城市形象展示區……

隨著這192個重大項目的立項和上馬,江蘇文化產業呈現出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壯觀景象。

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文化產業直接面對公眾文化消費,關系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以人民為中心”成為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省文旅廳持續打造平臺載體,把文化產業作為供給側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題中應有之義。戲曲百戲(盛典)首次實現全國348個劇種“大團圓”,同步開展的“看百戲·游江蘇”每年吸引1.2萬戲迷游客,帶動文旅收入750萬元;連續3年舉辦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累計有13.6萬人次走進現場,線上受眾超2.7億人次。與此同時,南京、蘇州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去年全省文旅消費總額3954億元,超過全國1/10,居各省份之首。

文旅夜經濟,越夜越美麗。我省共有6個項目于去年10月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幕降臨,南京秦淮河兩岸燈火輝煌,水榭長廊綿延不絕,名勝景點、古跡遺存星羅棋布;無錫拈花灣流光溢彩,核心夜游產品《禪行》集觀賞、互動、體驗、巡游于一體,帶來360度浸潤式的場景體驗;常州恐龍園上演全新的光影巨制《D秀》,“無人機立體天幕秀”“艾琳世界勇闖秘境”等夜間活動豐富多彩;蘇州“夜周莊”串聯15處水鄉景點,彰顯江南水韻……

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文化地標,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去年6月開館即成網紅打卡地。去年,該館實際開放123天,參觀人數超過87萬人,其中揚州本地觀眾和外地觀眾各占一半,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七成,它讓我們看到一座好的博物館是如何既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又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成為文旅融合的經典案例。

在江蘇文化強省建設中,2022年是文化產業的重大機遇年,從年初至今短短4個月間,既有“好風憑借力”的頂層設計,也有“潮平兩岸闊”的遠大前景,還有“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喜人案例。這個春天里,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王宏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