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宏觀 > 正文

江蘇鄉村振興“成績單”出爐 優勢特色產業蓬勃興旺

2022-06-28 08:57:55來源:江蘇經濟報  

“鄉村興,則國家興。”近10年來,江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邁出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6月27日,省政府舉行了“奮進新江蘇,建功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鄉村振興專場,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國兵用幾個數字概括了江蘇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成績:“10年間,江蘇農林牧漁總產值從5200億元增加到8000多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萬元增加到2.68萬元,增幅達123%……”

守牢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

追溯江蘇鄉村振興這份優異“成績單”,可以看出,因地制宜謀篇布局是江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大秘籍。

江蘇自古以來便是魚米之鄉,為將全省8500多萬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蘇守住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出臺了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達749.2億斤, 創歷史新高,生豬存欄1482.6萬頭,蔬菜產量達5856萬噸 ,水產品產量495.5萬噸。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呈現面積、單產、總產、效益“四增”好形勢。

“三夏”時節,鹽城大地,麥浪滾滾。作為江蘇的農業大市,鹽城農業體量大、農民數量多、農村地域廣。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鹽城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累計建成850.99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全省最大,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由52.8%提高到73.3%,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

種子作為現代農業的 “芯片”,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根本。“我們做大做強優勢種業,現已成為國家級三大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市之一、中國蟹苗之鄉,每年全國70%的蟹苗、全省80%的雜交稻制種來自鹽城。”提起取得的成績,鹽城市副市長王娟滿臉自豪。她介紹,鹽城還不斷增強種業創新發展活力,構建了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建有雜交稻種業、水稻栽培及西甜瓜種植等院士工作站和創新基地,建成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86個,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1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優勢特色產業蓬勃興旺

有了糧食安全底線,江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有保障。但江蘇鄉村振興發展不止于此,產業興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10年來,江蘇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促使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積極打造8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產業,全省10億元以上縣域產業185個,全國產業強鎮64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86個。在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兼顧創新開展“蘇韻鄉情”等系列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推介活動,2021年全省休閑農業綜合收入達902億元。

宿遷素有“花木之鄉” “水產之鄉”“糧油之鄉”“江蘇大糧倉”之稱,在實施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宿遷的農業路子越走越寬,并正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加速邁進。宿遷市副市長武倩介紹,面對農業基礎弱、條件差、底子薄的客觀實際,近10年來,宿遷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以花木、河蟹、食用菌三大產業集群,稻米、果蔬、肉禽、生豬四條產業鏈為主攻方向,做大做強優質稻米、標準化果蔬、園藝型花木、農牧循環型生豬、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態河蟹六大百億級主導產業,推動傳統種養型農業加速向三產融合型農業轉型升級。同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從無到有,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實現縣區全覆蓋。如今的宿遷,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現實模樣越發清晰。

此外,鹽城在探索“三大融合”路徑時,也形成了可復制模式。記者了解到,為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鹽城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打造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規模生豬、現代禽業、特色水產六條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一批競爭優勢明顯、抗風險能力強、產值超百億的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農業集群集聚發展,打造一批領軍型、鏈主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創建了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朱國兵表示,下一階段江蘇將瞄準產業振興,激發鄉村經濟內生動力,通過生態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為重點,挖掘農業多重功能,開發鄉村多種價值,打造產業多種業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田園新貌鑄就幸福鄉村樣本

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持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出發點。隨著產業的不斷振興,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江蘇開始思考如何讓農民過上更高品質生活,并形成城鄉差距小、村級集體經濟強的特色和優勢。全省農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快于城鎮居民,目前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16∶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0萬元。

“這10年,農村面貌越變越美,宿遷正由‘廣袤鄉村”向“宜居鄉村’美麗蝶變。”“黨的十八大以來,鹽城不斷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對于農村面貌的變化,大家都深有體會。鹽城在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中,累計完成9.1萬農戶住房條件改善,農房改善工作走在蘇北前列;獲評省級特色田園鄉村55個、省級傳統村落24個;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鄉村治理模式,東臺創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縣,涌現出東臺甘港村、大豐恒北村、鹽都新民村等一批極具鹽阜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10年來,作為曾經全省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設區市,宿遷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脫貧攻堅核心任務,與全省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在聚焦共同富裕目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時,宿遷將農房改善、空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一體考量、一體推進,以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為內涵,突出農房改善龍頭引領,在超額完成省定三年目標任務基礎上,率先啟動新一輪農房改善三年行動,農房改善持續走在蘇北前列,鄉村環境面貌煥發了新氣象,正加速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美麗宜居鄉村。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