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行業市場規模持續走高 行業分化趨勢明顯
茶飲行業,熱度不減。
2020年12月,茶顏悅色把店鋪開到武漢,買一杯茶要排隊8小時,隊伍長達一千多米。有排隊的地方就有黃牛,開業當天,一杯茶顏悅色被炒到最高500元。
資本入局,炒熱賽道。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IDG資本、今日投資、美團龍珠資本、高瓴資本和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都已押注過茶飲賽道。
賽道火了,中小創業者也蠢蠢欲動。
辭職開一家茶飲店,是很多“打工人”的心聲。“社畜”的日常是在兩點一線的生活間隙買一杯奶茶。”大排長龍只為一杯奶茶“的新聞,更讓他們對加盟茶飲品牌心生向往。諸多玩家看中了這一金礦,成立快招公司,不厭其煩地給中小創業者”畫餅“,吸引他們加盟。
多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快招公司即指通過注冊和運營茶飲品牌加盟代理商,主要目的是賺取高額的加盟費、裝修費和原材料費。
林風(化名)自稱是一家茶飲品牌的“受騙者”。2015年,他加盟了一家杭州的茶飲品牌,成為城市代理,前后耗資60多萬元,最終虧本離場。在他看來,加盟者一旦踏入快招公司精心設下的“套路”,結局便已注定。那些美妙的“暴富”故事只停留在口頭承諾。
劉晨(化名)在山東經營著一家中小型茶飲公司,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用新品牌、山寨品牌“拉人頭”賺快錢,“是很多快招公司的套路”。
“暴富”誘惑
賺錢的茶飲店只少數。據艾媒數據顯示,持續經營超過一年的茶飲店占比僅為18.8%。
上海的周靈(化名)2020年11月初,便積極地尋找各類途徑,想要開一家茶飲店。一開始,她打定主意要加盟知名品牌,在網上留下聯系方式后,“每天接到的電話不少于3個”。
來電者自稱“加盟顧問”,表現得對茶飲行業品牌如數家珍,熱情地向她介紹品牌的歷史沿革。層層鋪墊后,加盟顧問開始推薦新興的茶飲品牌,細數品牌各種優勢:凈利潤率可達60%,總公司即將大力推廣,擁有先進的茶飲技術等。時代周報記者亦曾以加盟之名聯系了多家茶飲品牌。
“一點點是第三代奶茶,我向你介紹的這個品牌已經是第六代奶茶了。它的原材料主要由茶包制成,制作一杯奶茶只需60秒到90秒。”一名顧問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道。在聯系多次之后,這名加盟顧問便邀請時代周報記者前往該品牌總部加深了解。
林風輕易猜到此后流程:加盟者將被帶到裝潢時尚的辦公室,參觀華麗的門店樣板間,由“講師”向加盟者們描繪一番璀璨的發展前景。心動、交錢、開店。套路如出一轍,屢試不爽。
林風稱,40余人和他同一批成為杭州某茶飲品牌的加盟商。據窄門餐眼的統計數據,目前,該茶飲品牌在全國開業門店共600多家,即將開業的也有近60家。
“加盟經理和我說,我所在的城市是空白市場,做了總代理之后,以后所有的門店加盟費都是交給我的,我拿的物料和機器都是代理價格,比外面便宜很多,每吸引一家加盟店,每年就能給我帶來數萬元的收入。”林風介紹說。
很快,林風發現一切都不對勁。
公司“變臉”
簽約后,加盟經理對林風的絕大多數承諾都沒有兌現。
林風回憶,加盟經理曾許諾會在他所在的城市做很多廣告推廣,也會電話幫忙招商,還會在經營上為他制定專門的計劃,但最后這些承諾都之變成了一句冷漠的“好好做奶茶”。
經營一段時間后,林風也發現門店很難盈利。
“開業之初,營業額還不錯,但是我馬上發現利潤非常少,一算發現是原材料成本非常高,有40%左右。”林風自述,原先他被給到的承諾是原材料成本占比20%左右,為此他還曾去問過加盟經理,對方給到的答復是“少放一點原材料”。
林風數次向公司反映經營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有效回應。
據劉晨透露,加盟顧問推廣加盟和代理新品牌的傭金很高,除加盟費和代理費,還有一大塊收入來自原材料、設備采購及門店裝修。
“一杯奶茶售價10元,剔除人力、房租和原材料等成本,能有50%的利潤空間,但快招公司招攬來的加盟門店,僅原材料成本就要40%。”劉晨說,快招公司通過原材料采購壓占了加盟門店的利潤率。
王達(化名)也曾加盟過快招公司旗下的茶飲品牌,在加盟門店虧損后,他創立了自有品牌。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以專用植脂末為例,快招公司提供的價格是2400元/袋,但他自創品牌后從其他渠道進貨才發現,一袋的價格僅為700元。
本質上,快招公司招攬下的加盟都是“連環套”。當加盟者不愿意購買價格高昂的原材料的時候,公司往往會威脅結束合同。如此一來,此前投入便付諸流水,部分加盟者因此越陷越深、越虧越多。
“一個品牌做黃了,再推新品牌”
“和我同期加盟的40多人當中,現在負債幾十萬的,比比皆是。”林風說,他們當中沒有人要回了加盟費,快招公司很快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凈”。
北京嘉潤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柴云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加盟合同的具體約定、快招公司的具體承諾或說明等細節,是決定加盟者能否追回損失的關鍵。
“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快招公司應當提供的服務內容、標準等,快招公司卻沒有完全按照合同約定提供相關服務,那就需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柴云樂表示。
君瀾律所合伙人祝涵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茶飲招商“坑”很多,“真正做起來的品牌就那么幾個,絕大多數都銷聲匿跡。有意加盟者要謹防虛假宣傳和欺騙。”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快招公司的確是在正常經營品牌。劉晨表示,“很多快招品牌都有特許經營許可證。” 據相關管理條例,公司只要有超過兩家門店、一年以上的營業時間,就有資格申辦特許經營許可證。
“如果一個品牌做黃了,他們就會推出新的品牌,再收購割下一波。”劉晨表示。
以林風加盟的品牌為例,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該品牌在2015年的門店開業速度達到頂峰,僅2016年5月開業的門店就有31家。2019年后,該品牌開店數量已逐漸減少。
茶飲行業分化趨勢明顯
茶飲行業市場規模持續走高。
據東北證券(9.43 -3.18%,診股)研報,2019 年,新式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為600億元,2015-2019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9.4%;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1722億元,2019-2024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5%。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茶飲行業也已呈現分化發展格局。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國茶飲企業總數超30萬家;受疫情影響,今年茶飲行業注冊增速放緩,但仍新增超2萬家。在30萬家茶飲企業中,停業、清算、吊銷、注銷的企業超13萬家,占比高達43%。
資源正向頭部茶飲品牌聚集。喜茶已完成C輪融資;主打“新茶飲+軟歐包”的奈雪的茶已于日前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目前合計完成5輪融資;茶顏悅色在2019年8月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有元生資本和源碼資本。
頭部茶飲品牌正在積極占領市場。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研究報告,以2019年年中TOP20新茶飲品牌為樣本,超過80%的品牌在一年內保持不同幅度擴張,平均擴張速度約為茶飲整體大盤的3倍。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新開門店數量同比增長20%;同期喜茶新開門店數量同比增長31%,其中多為快取店GO店。
喜茶、奈雪的茶等頭部茶飲品牌,僅支持直營模式,并不開放中小投資者的加盟。部分開放加盟的品牌,對加盟商的要求也極為苛刻。
喜茶不開放加盟
徐文(化名)曾是一名快招公司的創業講師,工作主要是向加盟客戶講解如何選址和運營。
“加盟茶飲品牌,高風險,低收益。快招公司為了利益、銷售人員為了自己的提成,會把那些沒有生意頭腦的人,用一套既定的話術,講得熱血沸騰,最終掏錢進入這個行業。”徐文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
“我的那些‘學生們’,真正能賺到錢的,不到一成。就是坑了一波人,再換個牌子、換個套路,再坑一波人。”徐文道出了快招公司的“生存之道”。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