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8】- 西南篇:川渝新政_今日觀點

2022-11-23 05:28:05來源:產城觀察網微信號  

※全文約55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10分鐘

上篇《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華中篇:大武漢時代》中提到中西部核心城市由于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產業基礎,正在逐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生物醫藥產業外溢,其中華中區域以武漢、長沙為核心進行產業集聚發展,而西南區域則是以成渝雙城為核心迅速崛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

成渝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

(1)發展歷史與現況

近年來,成渝雙城經濟發展迅速,戰略定位高,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項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之上升為國家戰略,又給成渝地區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在此之下,生物醫藥產業也發展迅猛,且受重視程度極高。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提到,“發揮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生物產業體系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生物經濟創新極和生物產業創新高地”的指導意見,一城一策的生物醫藥相關政策頻發,在此背景下,近兩年成渝兩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

表:近年來成渝雙城生物醫藥相關政策文件

數據來源:政府官網,億翰整理

從政策和規劃上來看,成都和重慶在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力各有側重,成都著力打造世界級醫藥健康產業高地,而重慶則著力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大健康產業體系。

成都:構建“生物醫藥、高端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的“三醫+”核心產業為主體的生物產業體系

根據《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以“三醫+”核心產業為主體,“生物+”融合產業為支撐,“BT+IT”前沿領域為增長點的生物產業體系。

圖:“十四五”時期成都生物經濟產業體系

重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力爭十四五末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重慶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此外,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和重慶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也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帶來新際遇。

與此同時,兩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也并不割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的背景下,重慶與成都在生物醫藥產業合作、雙圈互動方面也取得諸多成效。

一方面,成都和重慶兩城加強戰略合作。2020年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專家聯合會和重慶醫藥行業協會簽訂《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業界共治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專家智庫資源共享、共同打造產業服務平臺等達成共識。2021年,重慶市巴南區,成都高新區、武侯區、溫江區、雙流區、彭州市共同簽訂了《成渝生物醫藥產業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和《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布機會清單。

另一方面,成立聯盟機制,促進生物醫藥行業領域的人才共建共享。2021年,來自川渝兩地的8所高校與重慶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等10方共同簽訂了“成渝生物醫藥產業人才校地聯盟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成渝生物醫藥產業人才校地聯盟。

(2)成渝區域發展生物醫藥的基礎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成渝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在政策引領、要素支撐下快速成長,但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制約了后續產業的發展。

首先是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相對滯后,企業增長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中產學融合缺乏,企業研發成果轉化慢,關鍵技術長期未實現突破,龍頭企業在生物技術等高增長領域布局遲緩,增長動力不足。

其次是產業園區競爭力不均衡。在2019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TOP50榜單中,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僅有成都兩園區入圍,而僅江蘇省就有7家入圍。從創新能力上看,成渝地區4家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園區的發明專利申請數、上市藥品數、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藥品數、藥物臨床試驗數等,與全國其他四大區域相比成渝地區創新實力排名中等偏下。

最后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偏少。成渝地區生物醫藥企業數量多,但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龍頭企業和創新科技企業缺乏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

+

成渝區域主要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情況

(1)成都市:成都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為發展核心,打造多個高質量園區

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健康、醫藥商貿等重點領域,醫藥產業主要集聚在成都高新區與天府新區,重點打造成都生命科技產業園、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天府中藥城、華西醫美健康城等產業功能區構成的產業空間體系。

其中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蓬勃之勢,聚集了賽諾菲、美敦力、阿斯利康等重點醫藥企業,累計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高新區不斷做優做強生物醫藥產業能級,加快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高新區已引導設立醫療健康子基金5支,累計基金規模達66億,今年已通過基金招商推動10余家企業成功落地。

表:2021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

典型園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于2016年3月合作共建,是成都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集聚空間,是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跨區合作、攜手共建的實踐典范。圍繞“5+N”模式,確定生物技術藥、創新型化學制劑、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服務和大健康服務五大細分領域,聚焦新型疫苗、體外診斷、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等14個子行業, 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產業園區。

圖: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規劃圖

數據來源: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網

根據億翰產城云數據庫統計,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內已經集聚182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其中有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從注冊資本來看,注冊資本2000萬以上的大型企業數量較多,占總體的20%,這與成都天府生物城大力引入生物醫藥龍頭企業有關,目前已經引進包括進國藥蓉生、苑東生物、匯宇制藥、邁克生物(300463)、歐林生物、一橋生物、威斯克、納米維景等創新藥、醫療器械重大產業化項目,構筑起面向全球、服務全球、融入全球的國際化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其次,生物城同樣注重中小企業的孵化和培育,整體生物醫藥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比也較高,注冊資本200萬元以下的占比將近42%。

數據來源:億翰產城云數據庫,時間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瀏陽經開區部分重點生物醫藥企業

數據來源:億翰產城云數據庫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能在短短六年時間內集聚如此多的重點企業,離不開園區先進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理念,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產業生態的用心打造。

一是規劃先行,緊跟城市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

首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組織緊跟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以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為重要路徑,形成以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核心的競爭優勢,加快融入全球高端產業鏈和價值鏈核心,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生物產業體系,實現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為重要抓手,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規劃理念,圍繞“核心在產業、關鍵在功能、支撐在園區、機制是保障”,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功能區建設成為職住平衡、人城產協調、體現公園城市理念的世界一流生物產業新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緊跟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要求,支撐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在國際視野下布局產業發展,也必須在區域中形成帶動力。

二是園區配套不斷完善,構建便捷生態圈,保障企業員工的生活需求

在保證園區內基礎設施的同時,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還致力于不斷提升整體環境,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理念合理布局生活、生態、生產空間,為園區內企業員工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的生活圈。園區整體功能不斷完善,企業員工的基礎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整體人員穩定性也不斷提升。

三是產業政策加持,大力引入高新企業和高水平人才

為了促進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的進一步集聚以及人才的建設,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

產業培育政策:對區內生物醫藥優勢品種、培育品種經評審認定,給予單品種最高累計不超過3000萬元的補貼。對通過一致性評價,并在高新區實施產業化的企業,給予每個品種累計最高不超過400萬元補貼。

項目招商政策:對世界500強、國內1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在成都高新區設立總部、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按一企一策原則給予支持。

人才政策:設立“金熊貓人才獎”,“金熊貓成就獎”,分別給予相關獎勵。

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政策表

四是打造產業生態,設立產業基金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目前,生物城已打造總規模超70億元的“1+2+X”產業基金生態群,并通過“Bio品種貸”等7個創新金融產品,有效解決了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難題,充分發揮了基金帶動產業發展的關鍵作用。

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生物城構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109個科研型功能平臺,為企業提供完善的“一站式”創新服務體系,幫助企業加速實現研發到應用的成果轉化,并成功推動成都成為了國內第四個具備生物制品保稅進口服務能力的口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天府國際生物城累計擁有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專業人才超過7000人;現累計引進各類功能性平臺109個。

(2)重慶市:產業布局持續優化,以點帶面,“1+5+N”產業布局體系基本完善

重慶市聚焦重點領域,集中資源和力量,優化規劃布局,重點打造以重慶國際生物城為核心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產城融合發展。持續建設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長壽經開區、涪陵區、大渡口區5個集聚發展產業基地。鼓勵其他條件具備的工業園區,根據自身特點建設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探索完善集聚發展產業基地間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推動園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差異化發展。

圖:重慶區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

數據來源:政府官網,億翰整理

典型園區:重慶國際生物城

重慶國際生物城位于重慶巴南,總體規劃面積約64平方公里,主要構建以生物醫藥為核心,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同步發展的“1+3+N”的特色產業體系,包括完善的研發、中試、轉化等要素平臺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累計已引進生物醫藥項目100余個。

圖:重慶國際生物城

數據來源:重慶國際生物城官網

目前,根據億翰產城云數據庫統計,目前重慶國際生物城內已經集聚共有153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其中包括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和5家專精特新企業。

從注冊資本分布情況來看,企業分布均衡,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比超4成,表明重慶國際生物城在大力引入生物醫藥龍頭企業上已經成果初顯。

數據來源:億翰產城云數據庫,時間截至2022年11月21日

重慶國際生物城從15年左右的木洞服裝工業園區,華麗轉身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結合產業發展機遇,對于園區重新規劃定位。重慶國際生物城位于主城東部,長江以南,與兩江新區一江之隔,整體區位優勢突出,對外交通聯系便捷。此外,巴南區政府緊抓產業發展機遇,在《重慶市醫藥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要將醫藥產業打造成千億級支柱產業后,就選擇把園區重新進行定位,打造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生物醫藥)。

二是堅持“引入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的招商策略,同時在招商服務過程中堅持“一企一策”。雖然初期引入生物醫藥行業的領先企業相對較難,但考慮到后續產業發展空間的問題,仍堅持了質量為先的招商原則。同時,在實際招商過程中,實行了“一企一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的需求。例如對于那些有研發需求的企業,直接向其提供已建成的標準廠房、實驗室等,縮短其落地生產的時間周期,助力企業率先完成藥品的研發和上市。

三是構建“研發+平臺+基金”的配套服務體系,支持新藥研發和成果轉化。包括了建設研發孵化中心、高端藥物技術轉化平臺、產業基金支持新藥研發等服務機構。

?+

+

成渝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總結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利于兩地構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實現在西部乃至全國范圍協同配置資源。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來看,成渝地區在以下幾點或許給其它區域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帶來一些啟示:

一是順勢而為,緊抓市場發展機遇,重新定義和打造產業集群。成渝區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充分利用了政策優勢,順應規劃去重點挖掘產業發展機會。包括兩城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家大戰略之下,又分別挖掘了區域內具有產業基礎的片區,針對性的打造產業園區,引入各類發展要素,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二是即使是后天優勢不足,也堅持“寧缺毋濫”的招商策略。雖然,相比于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園區,成渝兩城仍有一定差距,急需后來者追上。但兩城也深刻認識到生物醫藥企業“質量優于數量”,堅持引入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然后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集聚。在招商前期,就考慮到后續園區產業發展空間的問題,并沒有因為急于追趕而放棄質量要求。

三是充分利用資源,前瞻性地搶占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國家在成渝地區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及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數據中心向西大規模布局加快推動,為成渝地區“BT+IT”產業帶來新機遇。在此基礎之下,成都生物經濟產業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要將BT+IT”前沿領域作為新的增長點,包括了生物服務、生物3D打印、生物醫學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領域。

更多相關研究聯系作者陶靜17857311295(微信同號)

系列閱讀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1】- 上海篇:再說張江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2】- 蘇州杭州篇:蘇杭模式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3】- 蘇州生物醫藥園區vs杭州醫藥港小鎮入園企業大數據分析,差距到底在哪里?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4】 - 深圳廣州篇:廣深模型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5】 - 數說張江生物醫藥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6】 -京津冀篇:中關村(000931)模型

●生物醫藥類產業園區系列研究【7】 -華中篇:大武漢時代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產城觀察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生物醫藥產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