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給后來者通吃機會 寧德時代、華為、地平線的通吃時代
編前:今年,汽車產業漸漸恢復到疫前水平。在遭遇了新冠肺炎這只“黑天鵝”之后,我國汽車產業產銷水平雖回到疫情常態,但汽車產業的競合關系與疫前全然不同。華為、地平線、寧德時代變成了汽車企業的重要供應商,甚至華為、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作能夠為車企背書,促進上市車企股價上漲;百度、京東、360等科技企業都重金入股汽車企業,此外,它們與車企的合作也不止于資金層面,技術層面也展開了深度合作;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強,車企與能源公司的合資合作也拉開序幕;汽車企業的兩極分化則更加明顯,弱勢車企生機難尋,強勢車企則聯手合力擁抱產業變化。自本期起,本報將對新時期汽車產業競合的新格局進行持續跟蹤報道,記錄產業變化的軌跡。
5月20日,長安蔚來官宣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將聚合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各自在研發制造、智能解決方案和能源管理生態領域的優勢技術,重新定義未來智能電動汽車。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華為、地平線與車企之間的合作一個接著一個。“車企+寧德時代+華為+地平線”成為新的造車模式。
♦產業轉型給后來者通吃機會
當前,智能電動汽車成為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也是車企競相爭奪的下一個發展機會,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主流車企都把智能電動汽車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競相布局。
而智能電動汽車有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即智能化和電動化。這兩個關鍵要素是傳統車企本身不具備的,所以借助寧德時代、華為和地平線這樣掌握電動化和智能化核心關鍵技術的企業,共同發展是最佳選擇,這也為這些企業“通吃”提供了機會。
韓國行業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5.1GWh,同比增長320.8%,市場占有率再次從2020年全年的25%,擴大至31.5%,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這讓寧德時代具備了在汽車圈“通吃”的實力和財力。
目前,寧德時代的市值高達8400多億元,遠高于上市車企的市值。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寧德時代在不久前拋出一份超過190億元的投資計劃,并入股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成為其股東,擴張的步伐邁得更大。
同樣不差錢的華為,更是在今年開啟了賣車之路,并取得一周6000個訂單的“開門紅”絕佳戰績。而且媒體還曝出華為與極狐和賽力斯商談收購的消息。雖然這一消息被各方否認,但華為顯然已經具備了自己造車的能力。
芯片斷供危機,讓國內芯片企業地平線迎來了最佳發展機會。長城、上汽、東風、一汽-大眾奧迪、一汽紅旗、廣汽集團、長安、比亞迪、江淮、奇瑞、理想等車企都成為這家剛剛成立6年的芯片公司的合作伙伴。這些車企大多與地平線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有些甚至直接投資地平線。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已然成為國內汽車圈的大紅人。
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寧德時代、華為造車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顯。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殷承良表示,開放競爭的時代,汽車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都想在未來的產業鏈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核心零部件企業也不例外,抓住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機會更進一步,完全有可能。
♦探索各種可能性 企業“吃法”大不同
雖然寧德時代、華為和地平線共同開啟了在汽車領域高調“通吃”的時代,但根據自身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他們選擇的“吃法”也不盡相同。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寧德時代的發展路徑非常明確,以供應商身份為主,在與車企的合作中促進自身技術的進步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即使其最近對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的投資,也帶有通過投資車企,獲得訂單機會的強烈企圖,而這正是寧德時代在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模式。通過戰略合作,成為車企核心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商是寧德時代的主要打法。同時,通過投資入股,成為車企的股東方之一,也是寧德時代具備了一定經濟實力后,與車企合作模式的升級版。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為在ICT(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有著絕對優勢,成為汽車行業ICT供應商,也是最近幾年華為的核心訴求。然而,為了更好地拓展其ICT業務,并盤活既有資源,華為的通吃路徑,在今年有了不小的變化,售賣賽力斯智能電動汽車就是典型的改變。
正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在手機等業務大幅下降之際,華為利用賣車盤活既有門店資源,開拓更廣的汽車業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賣車的同時,華為也將其ICT技術通過汽車展示得更加充分,可以實現其吸引更多企業和消費者的目的。
在借助車企的投資、訂單、聯合研發等合作擴展自身業務的同時,地平線在與車企的合作中,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救火隊”的角色。芯片斷供危機不僅影響了車企正常的生產節奏,還讓汽車行業充分認識到,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產是其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于是,主攻車規芯片的地平線進入車企的視野,雙方的合作應需而生、一拍即合,并不斷升華,車企甚至想通過與地平線的合資合作進軍芯片行業。在這個過程中,合資組建公司,從資金到技術的深度綁定,已然成為地平線和更多車企的共同選擇。在地平線最新的9億美元C輪融資中,就有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兩家整車企業參與,戰略投資不僅是地平線的發展訴求,也是車企面向未來的長遠布局。
♦核心零部件話語權增強
在寧德時代、華為、地平線在汽車圈通吃的時代,車企“一言堂”的地位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過去很多年,車企作為集成商,在整零關系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但隨著動力電池、ICT等零部件占據的核心地位越來越強,車企的主導地位正在發生改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就表示,零部件企業話語權增強,是新時期汽車行業必然會發生的變化,也是汽車行業創新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車企需要重新定位自身在產業鏈中的角色。
零部件企業話語權增加的同時,汽車行業的合資關系也在發生改變。資本層面的合作只是很小一部分,技術研發層面的戰略合作越來越多,核心零部件企業投資車企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些新型合資合作,不但可以更好地整合供應鏈,強強聯手更是能發揮更好的聯合效應。核心零部件企業在與車企的合作中,將做更多的技術研發,尤其是順應汽車行業發展需求的前瞻技術研發,讓技術的轉化更容易發揮效果。這些前瞻技術的共同研發還將更好地推動汽車技術的進步。
“在芯片供需關系中,車企和芯片廠商存在供需對接錯位的問題。車企苦惱于芯片企業無法提供車規級芯片,而芯片企業又抱怨車企提不出有效需求。彼此之間加強了解,才能促進車規級芯片乃至未來汽車技術的更好發展。”正如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董揚所言,“加強了解,共同研發,才是技術提升的更有效解決方式。”
盡管華為對于造車一直諱莫如深,反復強調只做汽車供應商,但這仍無法阻擋外界對其造車的期待,究其根本,就在于華為這樣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掌握著先進技術,并擁有一定的資金和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具備造車能力。未來,掌握先進技術的核心零部件企業造車或將變得更簡單。但站在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角度,我們更期待華為不造車,而是把其作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扮演好。
“中國不缺整車企業,但是缺少博世這樣具有強大技術實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希望華為能在與車企合作的過程中更加強大,成長為掌握先進技術、具有較強技術實力的國際化核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如是說。
但是,在中國汽車行業這個最具競爭活力的市場,在市場化發展過程中會發生無限可能,華為造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或許,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像華為這樣的企業造車也在意料之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張書林就認為,華為在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實力后,收購汽車品牌或者與車企合作造車不是沒有可能。董揚也認為,未來,發展壯大到具備一定競爭力后,那些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完全有可能造車,把最賺錢的業務掌握在自己手中,謀求更好的市場化商業發展。(王金玉)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