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萬年薪也留不住人,光伏高管離職潮愈演愈烈
文 | 華夏能源網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伴隨光伏行業的大規模擴張潮,高管離職潮也愈演愈烈。
最為典型的是硅料龍頭大全能源(SH:688303)。8 月 4 日,大全能源宣布,董事張龍根與總經理周強民雙雙辭職,辭任后兩人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公司同時聘任王西玉為總經理,以接替周強民的工作。
更早的還有通威股份(SH:600438)前董事長謝毅、愛康科技(SZ:002610)前常務副總裁朱治國、東方日升(SZ:300118)前總裁孫岳懋,天合光能(SH:688599)前董事、副總經理曹博,協鑫能科(SZ:002015)前首席執行官、聯席總裁王振輝等,都相繼離職。
華夏能源網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截至發稿日),光伏行業已有 51 家上市公司發生人事變動,涉及 95 名高管離職。
高級人才的流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行業競爭的白熱化。那些伴隨光伏產業走到高景氣階段的資深從業者們,正迎來新的職業選擇。隨著搶人挖人大戰的上演,圈內也增加了許多各種版本的 " 愛恨情仇 "。
" 很多行業已經固化,沒什么新的機會,光伏人才流動大恰恰說明行業發展不錯。跳槽漲薪是一定的,但更多的還是看未來的機會,光伏行業 P 型向 N 型時代的轉換會誕生新一波財富機會,我們希望搭上這班車。"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她剛剛從光伏上市公司,跳槽到一家新成立的 HJT 企業擔任中層。
核心高管緣何留不住?
損失最慘重的是大全能源。
" 董事會于近日收到董事張龍根先生、董事兼總經理周強民先生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8 月初,大全能源的一則公告引起行業震動。加上今年 6 月宣布離職的大全能源質量總監、副總經理譚忠芳,今年大全能源已有 3 位高管離職。
某業內人士認為,三名高管接連辭職,與大全能源業績不理想有關。今年上半年由于硅料市場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多晶硅價格下跌,大全能源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過 40%,而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更是超過五成。這也是大全能源自 2021 年上市以來,首次中報業績出現下滑。
大多高級職位人才,都背負了較大的業績壓力。因此,受業績不佳影響,另謀其位的并不少見。" 今年光儲企業的業績壓力巨大,各環節都競爭激烈,上半年各家任務完成率僅 37%,勢必逼走部分扛了翻倍 KPI 的企業高管。" 光伏行業觀察者、" 策哥論光伏 " 創辦人胡志強告訴華夏能源網。
中利集團(ST 中利,SZ:002309)副董事長董曙光的辭職,是公司業績不行高管離職的另一種類型。近四年來,中利集團連年虧損,還背負了近 80 億元的巨額債務無力償還,已經走至被破產重整的地步。面對中利大廈將傾的局面,董曙光已 " 無力回天 ",只能黯然離開。
除了業績壓力,胡志強認為,光伏高管離職還有另一大主要原因是高層內斗和利益分配不均。
他對華夏能源網舉例稱,某龍頭企業內部的產品研發,圍繞 TOPCon、HJT、IBC 等多條技術路線均有不同技術團隊在同步進行,團隊間形成了相互競爭的關系,一旦研發產品不被市場認可,其研發負責人就容易被排擠,最終導致離職。還有部分大廠,因上市股權分配不均而引發公司老團隊與新勢力的爭斗,最終失敗一方被出局。
除了上述情況,企業間的相互 " 挖角 " 導致光伏高管離職的情況更多。往往是行業排名在前列、業績優秀的企業,面臨被 " 挖角 " 的挑戰更大。較大一部分擔任要職的高管出走,是由于干得不錯而被同行業挖走,另外自立門戶去創業的也不在少數。
跨界光伏的華東重機(SZ:002685),今年就從愛康挖得一位重量級高管——朱治國。朱治國曾任天合光能首席運營官兼任組件事業部總裁、騰暉光伏總裁及愛康常務副總裁,有著多年的光伏行業項目運作及管理經驗。
朱治國從天合光能離職后,工作職務就變動較為頻繁。去年 10 月,朱治國出任愛康科技公司常務副總裁,之后僅隔半年就再次離職,跳槽到華東重機擔任光伏業務負責人、常務副總,同時兼任華東光能、徐州光能總經理。
通威前董事長謝毅,則是離職創業的代表人物。今年 3 月,通威換帥,謝毅辭去董事長等職務后,成立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 32GW 的電池片項目,主打 N 型 TOPCon 技術路線。
在業內被 " 爭奪 " 的優質人才,從履歷來看,大多都有龍頭公司的工作背景,這也是光伏新勢力挖人看好的 " 光環 "。
組件龍頭晶科能源(SH:688223)就先后向業內新勢力公司輸送了一批 " 一把手 ",被業內為 " 黃埔軍校 "。例如,光伏 " 新秀 " 高景太陽能董事長徐志群、沐邦高科總經理郭俊華、保碧新能源 CEO 金銳、前大全能源董事張龍根等,最早都出自晶科系。
圖:核心高管離職情況不完全統計(制圖 / 華夏能源網 鄭明超)據統計,今年離職的高管中,副總經理、副總裁級別最多,有 26 名;董事長、總經理級別其次,有 12 名。兩者合計 38 人,由此推算出,企業核心高管的占比達到四成。此外,財務人員、獨董、董秘都屬于流動頻繁的崗位。
高薪、股權、職權的 " 誘惑 "
業內流傳一則跳槽傳說稱,某光伏高管兩年前率團隊辭職,現在個人身價已有 24 億。另一位頭部組件企業的總經理被挖走后,不算年薪,光股權現在就值 8000 多萬……
這些坊間故事,激蕩著光伏高管們的內心。事實上,影響高管離職的因素中,高薪的因素確實不可忽視。
2022 年某知名組件企業的多位高管離職,原因就是公司的薪資與股權激勵水平在行業內較低。以公司離職 CXO 級別的一位高管為例,其年薪為 400 萬元左右,同時持有上百萬股公司股票。雖然乍看待遇相當優渥,但在同行高價挖人面前并沒什么競爭力。
這些出身行業龍頭、有著豐富光伏項目運營成功經驗的老將,成為被各方爭搶的對象。高薪、股權,還有更高的職務、更大的決策權,都給這些光伏高管們極大的誘惑。
胡志強對華夏能源網表示:" 銷售端的負責人跳槽起碼可以漲薪 20%,技術端則更高。" 另有光伏人力資源集團首席業務運營官也表示,現在基本上年薪 30 萬元的候選人都很容易拿到 45-55 萬元的年薪。
除了高薪,大方的分享公司股權也是挖人者的常規承諾。如華東重機對朱治國就被給予無錫宇杰 66% 股份待遇。無錫宇杰是無錫華東光能的控股股東,前者持有后者 25% 股份。據此推算可知,朱治國持有無錫華東光能 16.5% 股份。
近三年凈利率一直為負的華東重機,如今將轉型的希望寄托在光伏業務上,朱治國可謂肩負重任。在雇主方來看,能用股權換得一位光伏大佬的全力輔佐,實現企業翻身,還是很劃算的。
高薪 " 搶人大戰 " 背后,根本原因是大量的跨界企業和新勢力亟需有經驗的管理者引導指路。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曾透露,2022 年初至 2023 年 4 月底,我國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 460 個。盡管實際落地情況存在不確定性,但如此龐大的擴產規劃基數上,人才需求旺盛是自然的。
為了留住人才,2022 年光伏行業普遍推出一波漲薪潮,薪酬水準相比此前有較明顯提升。例如,通威前董事長謝毅,就以 638.73 萬元年薪名列 2022 年度光伏行業薪酬第二;行業第一則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大全能源總經理周強民,年薪 674.11 萬元。
但為何高薪之下,很多公司依然無法留住人?
有行業投資人對此表示,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相比百萬年薪,不差錢的核心高管更看重個人發展。" 比如更大的權限,更大的發揮空間,在經營決策上更多的自由裁量權,也是一些高管離職的緣由之一。"
離職創業的 " 另一條路 "
離職創業,是一些能力強、資源深厚的光伏高管的選擇。代表人物除了通威前任董事長謝毅,華為智能光伏前總裁許映童也是典型代表。
這類龍頭企業出身的大佬級高管,具備了從零到一開創新事業的能力,很容易收獲資本方的認可。如果他們本人有離職單干的想法,與資方很容易就 " 一拍即合 "。
一位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華夏能源網:明星高管離職創業,只要方向對、資源夠,成功的概率就很大,資本很看好這樣的項目。有兩位光伏高管離職創業,很多資方想塞錢給他,最后還 " 投不進 "。
謝毅創辦的和光同程,就吸引了包括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宜賓市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煊煬光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重量級投資方。
許映童創辦的上海思格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僅 3 個月就獲得了數億元的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高瓴資本、華登國際、云暉資本、鐘鼎資本等,截至今年 5 月,上海思格已累計融資近 6 億人民幣,現估值近 30 億人民幣。
而徐志群控制的高景太陽能身后,更是站著 43 家資本的身影。成立四年時間,已經進行了 3 次融資、4 次增資、5 次股權轉讓,公司估值也達到 200 億元。
" 目前來看,體面離職的總裁級別的高管,七八成都選擇了去創業。創業搏一把,未來無限可能,當然要比做職業經理人空間更大。" 胡志強對華夏能源網表示。
新技術的迭代、新資本的涌入、可以預期的巨大市場空間,都讓光伏行業 " 遍地都是創業機會 "。抓住機會,往往就能創造新的傳奇。
一道新能創始人劉勇曾先后擔任晶澳科技(SZ:002459)首席技術官 ( CTO ) 、首席運營官 ( COO ) ,隆基組件事業部總經理,中來股份副總經理等職務,后于 2018 年創辦一道新能,定位于新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商,深耕光伏電池、組件以及分布式電站環節。
一道新能用了四年時間,就從初創企業晉級為行業頭部公司,2022 年底組件出貨量位列全球第八,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光伏 " 獨角獸 "。
這些成功的創業案例,對光伏高管離職創業有很強的帶動作用。
挖人留人 " 攻防戰 "
光伏人才的流動,攪動了一池春水,避免了行業陷入死氣沉沉。但搶人挖人大戰的上演,也給很多企業帶來嚴重困擾。
" 光伏圈子不大,人來人往是正常現象,但搶人挖人確實帶來很多問題。薪資預期被抬的很高,不給年薪百萬、不配股權分紅,似乎就沒誠意。實際上光伏行業利潤水平不比互聯網、金融高,工資也不可能跟它們比。薪酬預期抬太高,最后是招人難,找工作也難。" 前述光伏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跟隨人才流動,最直接的問題是帶來技術專利權的糾紛。而有的公司在技術競爭上打不過,也會用挖人來偷技術。
" 從表面上看,技術人員跳槽比較少,這其實是因為技術人員的跳槽都比較低調。由于光伏行業發展正在由 P 型向 N 型轉型升級,電池片環節跳槽的技術人員尤其多,很多人走就是帶著技術走的。" 胡志強告訴華夏能源網(公眾號 hxny3060)說。
胡志強表示,受制于競業協議限制,有些技術人員走的是 " 隱形 " 跳槽路線,比如入職不敢用自己真名,有的會借用兄弟姐妹的名字。" 這些做法沒法細究,細究起來就是專利權官司 "。
核心技術骨干的流失,讓被 " 挖墻腳 " 的企業叫苦不迭。為留住核心高管,或最大程度減輕影響,很多光伏企業也費盡心機。
某光伏中游公司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由于高管離職帶走技術,該公司就派出臥底人員潛入同業公司,待集齊證據后,提請勞動仲裁,要求前高管繼續履行《競業限制協議》,并支付高額違約金。
前述光伏資深人士對華夏能源網(公眾號 hxny3060)透露:有些光伏上市公司為了留住人才,除了公告的年薪、股權外,還會有另外的渠道發錢。有些是高管們成立公司,以業務往來的形式發錢,實際工資比公告的高很多。
"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合理避稅,另外也是怕亮明價格容易被其他公司挖。" 該人士補充說。
員工持股的方式,是很多上市公司留人的常用手法,如晶科、隆基、天合都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措施,對維護員工隊伍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晶科電力在今年 4 月推出的 2023 年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對象包括在公司任職的董監高和核心管理人員 136 人。
當然,股權期權也是 " 金手銬 ",只有安下心來與公司長期共同發展,才能享受到高額回報。有些公司為了留人,會在股權上增加很多限制措施,如某組件龍頭,其員工持股平臺設計了四層股權架構,相當于加了 " 四把鎖 "。有的企業對高管減持套現做出限定," 需要服從公司統一安排 ",并非是隨時就能套現走人。
但實際上," 金手銬 " 也未必都能達到效果。人才就像握在手中的沙,抓得越緊流走越快。一個健康增長的行業,人才正常流動非常符合邏輯,人才的高速流動往往說明行業正處于高景氣度。
光伏高管離職潮的背后,是行業增長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讓人才有了更多的選擇。從行業發展角度看,不是壞事。人才開枝散葉,全行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要比捆在少數幾家企業都沒前途要好得多。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8 月 29 日上證指數收盤上漲 1.2%,創業板指上漲 2.82%,北上資金當日凈流出 6.8 億元
每經AI快訊:北京時間8月29日15:00,上證指數收盤上漲37 25點,漲幅為1
2023-08-29
相關閱讀
-
600 萬年薪也留不住人,光伏高管離職潮愈演愈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華夏能源網今年以來,伴隨光伏行業的大規模擴張潮
-
8 月 29 日上證指數收盤上漲 1.2%,創業板指上漲 2.82%,北上資金當日凈流出 6.8 億元
每經AI快訊:北京時間8月29日15:00,上證指數收盤上漲37 25點,漲幅為1
-
學生趴桌午休 1 學期收費 200 元,東莞市發改局:收費合理;教育局也回應了……
學生趴在課桌上午休也要收費?近日,廣東東莞一所民辦學校的做法引發爭
-
國內保險和香港保險的區別是什么?如何選擇購買呢?
1 監管體系不同:國內保險市場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IRC)監管,
-
購買意外險多長時間生效?需要哪些材料?
通常在幾個工作日內完成, 一般來說,購買意外險后,保險公司會在一定
-
被別人家狗咬傷意外險賠嗎?怎么理賠?
視具體情況而定。 針對被別人家的狗咬傷的情況,您可能有權利向意外保
-
意外險人流可以報銷嗎?哪些情況不賠?
根據意外險的定義和保險合同的約定,意外險并不適用于人流手術的報銷。
-
寶寶重疾險推薦哪些?多少錢一年?
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好。 1 保障范圍:確保所選的重疾險涵蓋了您關注的嚴
-
半年營收首次突破200億,洋河股份是怎么做到的?
白酒行業深度調整周期下,洋河股份(002304 SZ)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的
-
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保持對龍湖的“全投資級”評級
8月29日,穆迪發布評級報告,基于龍湖強大的品牌知名度、主要城市區域
-
華為Mate 60未發先售,華為能否與蘋果巔峰一戰?
8月29日午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華為最新旗艦Mate60Pro低調上架開售
-
小鵬P7迎來OTA升級,升級功能共多達30余項
小鵬P7迎來OTA升級,升級功能共多達30余項8月29日,小鵬汽車宣布,其P7
-
人事變動 | 接替迪亞德,顧昀斌任一汽-大眾(技術)副總經理
人事變動|接替迪亞德,顧昀斌任一汽-大眾(技術)副總經理8月29日,一汽-
-
Costco杭州首店開業,沃爾瑪們卻貼出閉店通知
8月26日,杭州Costco首店開業,排隊、限流、搶貨等場面再次出現。與會
-
寶馬萊比錫工廠新建電池物流中心:總投資 1 億歐元
IT之家8月29日消息,寶馬集團近日宣布,位于萊比錫(Leipzig)工廠的首
-
B 站被韓國 KBS 電視臺起訴侵權
IT之家8月29日消息,信息顯示,B站關聯公司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新
-
上汽定制遠洋汽車運輸船“首艘下水”
IT之家8月29日消息,上汽集團宣布,中船江南造船為上汽集團量身定制的
-
華為 Mate60 Pro 突然發布:5G 或已回歸,全球首發消費級衛星通話
當坊間都在猜測華為Mate60系列是否會和蘋果iPhone15同一天發布會,沒有
-
曝華為 Mate60 系列麒麟芯片基本確定 線下 9 月 10 日開售
【手機中國新聞】8月29日,華為Mate60Pro提前開售,售價6999元。官網公
-
明德潤府|華潤置地西安戰略著作正式發布
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8月26日,華潤置地西安戰略“著作”正式發布案名
-
合生創展:上半年收入150.80億港元,同比增長14.5%
合生創展:上半年收入150 80億港元,同比增長14 5%8月29日,合生創展集
-
綠地控股: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6.09億元,同比減少37.87%
綠地控股: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6 09億元,同比減少37 87%8月28日,綠地控
-
莫里克(關于莫里克簡述)
,你們好,今天0471房產來聊聊一篇里克,里克簡述的文章,網友們對這件
-
嚴查日本水產品 守護“舌尖安全”
圖為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對餐飲企業進行檢查。 本市河東區市場監管局
-
企業員工團體意外險可靠嗎?是怎么買的?
企業員工團體意外險的可靠性是企業和員工購買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一方
-
學校意外險怎么報銷阿?報銷比例是多少?
事故發生后,學生應第一時間向學校相關部門報告,如學生處、保衛處等。
-
人身意外險訴訟時效是多久?能保障多久呢?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人身意外險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也就是說,被保險人
-
飛機意外險包含哪些內容?要多少錢呢?
飛行事故保障:飛機意外險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對飛行事故的保障。無論是飛
-
60歲以上老年人意外險怎么買?多少錢?
購買60歲以上老年人意外險有多種方式。首先,可以通過保險公司的官方網
-
廣汽集團最新國際化戰略首次披露
廣汽集團最新國際化戰略首次披露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取得顯著成績,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醬油生蟲”的真相揭露 專家建...
- 愛爾眼科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32.6...
- 凈利潤大跌 33%,十倍股的故事...
- 內卷中的網紅奶茶們,突然合作
- 華為 Mate 系列手機累計發貨達...
- 馬斯克吹的牛,小鵬要實現了?
- ChatGPT 企業版炸裂上線!無限...
- 大基金二期又出手了!年內已增資...
- 香港匯豐保險值得買嗎?購買方式...
- rog意外險拒保是什么原因?rog意...
- 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嗎?保障范...
- 老年人個人意外險多少錢?怎么買?
- 中國人保50元意外險能報多少?報...
- 韓國為現代汽車工人罷工掃清障礙
- 厚植醫療底色 平安健康持續打造...
- 我國最大油田天然氣累產突破6000億
- 「AI 孫燕姿」爆火之后,這門生...
- 招商銀行回應碧桂園合作風險:境...
- 坐擁 42 億天價鋰礦,馬爾康的...
- 唯品會悶聲賺錢,股民關燈吃面?
- 有房企內部突然開始變革
- 扛不住壓力,“維達們”變著法漲價
- 旅游意外險包含什么內容?作用是...
- 戴爾意外險是什么?怎么買?
- 房子意外險怎么買?一年多少錢?
- 年輕人買重疾險的好處有哪些?買...
- 延續高增長,TCL中環笑迎N型時代
- 意外險值得買嗎?一年多少錢?
- 第六屆中華健康節|通絡養生八字...
- 經營現金流首次轉正,零跑欲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