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容易,養車難 車主互助能否撬動后市場
“養車、修車最常遇到的苦惱,無疑是維修店提供的零部件來源不明、隨口要價,讓人難以接受。”正如河北燕郊車主陳先生所言。而很多中小城市或是4S店脫保車主,對此都有同感。
“車主互助平臺的作用,就是要解決車主用車、養車、修車等環節的煩惱。”好車主互助平臺業務經理孫先生向記者介紹時稱,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相繼涌現出各類車主互助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為三、四、五線城市車主提供普惠性用車、養車、修車服務方案。針對這一新型的服務模式,記者進行了調查。
如何建立互助模式
無論是保險還是車主互助保險,能收獲多大實惠,是車主所關心的。而車主互助平臺,正在用務實的服務緩解車主的養車、修車焦慮。今年1月,以“車險互助”模式切入汽車后市場的好車主互助平臺,已經先后分兩批,在20座城市上線特惠專享小保養項目,使保養項目所需費用僅為4S店的一半,比普通修理廠價格還要優惠兩成以上。
“調查顯示,有42%的車主放棄購買車損險和其他綜合保險,原因是他們認為不能從中受益。于是,車主互助平臺就要嘗試先為這部分車主解決修、養的難題。”孫先生介紹。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所謂車主互助,就是讓車主們利用響應平臺相互幫助,以較小的成本共同抵御較大的養車、修車風險。這類互助平臺主打的是汽車維修、保養體系不太健全的三、四、五線城市,為車主提供普惠性用車、養車、修車服務方案。車主加入互助平臺,以團購模式修車省錢,一旦遇到汽車事故需要修車,則由眾車主分攤,有車主將其概括為“共擔風險,人人分擔,人人省錢”。
“要加入也是有條件的,但門檻不高。”車主劉先生告訴記者,一是車輛必須是非運營性質的私家車,車座限制在七座及以下;二是車輛的折舊價格不超過50萬元,每年行駛里程不超過3.6萬公里。符合上述條件者,可在車主互助合作平臺的賬戶存入互助金,實名制并上傳照片經平臺審核后,激活互助計劃即可。
那么,車主交的這些錢如何管理呢?據了解,車主存入的互助金由銀行進行第三方監管。如果需要使用這筆經費,互助平臺須公示互助事件、維修數據后,向銀行發起申請才能動用。按照相關規定,平臺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而平臺又是如何保障車主的權益呢?其中有三項措施。
首先,設立標準,甄選車主,從源頭降低事故率,保障車主的資金安全。平臺會從車齡、車型、行駛里程、出險次數等多個方面進行審核,防止事故頻發者進入。
其次,車主交納的互助金不清零,當年不用可以續費繼續使用。第一次申請加入者,平臺會根據車輛情況和互聯網大數據來綜合評定互助金的充值額。當有互助會員的車輛出現事故,單次分攤上限為50元。
第三,從嚴篩選車輛維修廠,保證維修質量。互助平臺會從人保、平安等有規模、信譽好的保險公司合作維修廠中選出主修中、高端車型的一二類大型修理廠,并且針對每一次完成維修的車輛進行三重質檢,根據質保條款,保證維修效果。
能否解決行業痛點
“買車容易,養車難”是很多車主的共識。的確,從買車的第一天起,車主就會為養車、修車的費用困擾。其實,這不僅是車主的煩惱,也是汽車后市場的一大痛點。車主互助平臺以修車為切入口,為身處三、四、五線城市的車主提供一種更合理、高效的車后服務解決方案,相比在4S店維修,互助成員節約了不少開支。
車主申請并經審核成為車主互助會員后,一旦有車輛維修需求,可以隨時撥打互助平臺客服電話提出維修申請。事件專員審核后,用戶自行在平臺上選擇經過國家評級認證、平臺認可的正規修理廠進行后續服務。
其實不僅在汽車維保領域,互助這一模式正在成為部分政策覆蓋不到或“灰色”地帶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案。其實質不僅是要解決不好解決的實際問題,還要省錢。據全國《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已有1.5億人參與互助,2025年預計將達4.5億人,覆蓋全國32%左右的人口。很多消費者都了解,疾病互助的基礎是重疾險保險費用較高,每個月最多幾塊錢的支付方式,讓預算有限的人也可以買得起,能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同樣,車主互助也以同樣的方式,獲得廣大車主的支持,在養車、維修方面可以大幅減少不必要的費用。
“無論有良好駕駛習慣的老司機,還是剛拿本的新手,都無差別享受保險公司一視同仁的產品和服務。如此一來,很少出事故的人繳納的車損險就沒有用,小的剮蹭也因為車險綜改后保費上漲屬自費處理部分,導致很多車主放棄購買車損險和其他綜合保險。”車主徐先生向記者表示。
在車主互助群里,甚至有人將車險互助與疾病互助做了比較,總結出差異,一是疾病互助是高風險難以分攤,而車險互助通過較低的費用,分攤了風險;二是疾病互助強調的是“增量”,即在救助過程中以吸引關注為主,而車險互助強調的是“替代方案”,為用戶提供便利;三是疾病互助容易積累客戶群體,但車險互助則相對較難。
目前,在國內的車主互助平臺總體發展較為緩慢,但其中的“好車主互助平臺”發展相對較快,兩年來已在全國簽約1600多家修理廠,吸引了超過15萬名會員。“之所以有發展,正是因為其解決了一些車主和行業的痛點。”華泰證券分析師彭松林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互助模式如何發展
在車主互助模式中,車主能得到什么呢?“車主互助平臺上維修廠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讓我感覺很溫暖,在這個平臺上能得到不小的實惠。”車主陳先生講到,上周他的車一側被刮傷,通過平臺的客服電話申請修車。平臺隨即為他匹配了維修廠,并提供了有明顯價格優勢的優質維修服務。僅用兩天時間,車就修好了。
但是,記者了解到,車主互助平臺作為一種新模式,生存卻并不容易。從2015年至今,相繼出現了蜂巢互助、圈圈互助、同行互聯、行橙無憂、九行互助等平臺,但存活率并不高,包括蜂巢互助在內的多家平臺已處于停運狀態。其中,蜂巢互助在包括試運營的一年時間內,僅有619位車主申請成為會員,再加上投資不足,現進入了停運狀態。
事實上,車主互助模式需要積累修理廠和車主互助會員數量,包括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管,才是車險互助平臺健康運營的基礎。
“在汽車的后市場環節,還有很多具體問題有待破解,作為一種破解矛盾和難題的新模式,車主互助模式還存在現實的困境,尤其是資金匱乏是其致命的弱點。”中南大學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研究員時蔚然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在符合相關法規的基礎上,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模式,都應支持其進行探索。在車主互助模式方面,應該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給予支持,從而拉動投資的助力,使車主互助模式能獲得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擁有超過1500萬會員的“美團互助”宣告關停。美團互助公告稱,關閉的主要原因是要聚焦公司主業。言外之意是項目不賺錢。而對于國內三、四、五線城市的汽車后市場車主互助業務,在面臨多種挑戰的情況下,能否走出“沼澤地帶”,還有待觀察。(趙建國)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