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深讀 > 正文

江蘇近十年自主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研發投入接近創新型國家中等水平

2022-05-31 08:13:00來源:江蘇經濟報  

我國15.1%的領跑技術在江蘇,五分之一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制造”。從創新貢獻來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5%,年均增幅超過一個百分點。江蘇的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已經成為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碩、創新氛圍最濃厚的地區之一。5月30日召開的“奮進新江蘇,建功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強省專場透露了一系列數字,充分展示了我省近十年來自主科技創新的顯著進步和豐碩成果。

我省是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江蘇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聚力創新”的鮮明導向,到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發出“建設科技強省”的動員令,創新已成為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研發投入接近創新型國家中等水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秦公布: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省3個指標翻了近三番,5個指標翻兩番以上,20個指標翻一番以上,8個指標增長50%以上。

其中,從創新投入來看,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400億元,是2012年的2.6倍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95%,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全省研發人員超過90萬人,其中兩院院士117人,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一,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創業類人才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從創新產出來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1件,較2012年增長6倍多,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科技創新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我省科技創新力量有效集聚,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首先,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產業自主可控水平實現新提升。面向科技前沿,累計支持35位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約4萬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439項,居各省(自治區)之首,王澤山院士、錢七虎院士相繼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面向經濟主戰場,累計實施1197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直接帶動新增銷售5418億元、利潤666億元,我省納米科技、超級計算、生物醫藥、物聯網等產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產品創新水平位居國際前列。面向重大需求,瞄準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前沿材料等重點領域,累計實施1000多項產業前瞻及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瓶頸。如,高質量大尺寸氮化鎵單晶襯底、T1100級高強高模碳纖維、重組人源化抗PD-L1單抗等均處于國際一流水平;呼吸機傳感器芯片、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高端DSP芯片等打破國外封鎖壟斷,12英寸屏蔽柵功率器件制備工藝線、FPGA芯片等重大戰略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揮科技支撐民生作用,累計組織實施102項重大社會發展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布局建設20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聚焦糧食安全加強研發攻關,累計育成主要農作物新品種642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1%。

其次,加快布局重大創新平臺,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突破。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牽頭承擔國家6G總體技術研究任務,創造了太赫茲無線通信世界最高實時傳輸紀錄等一批重大成果。太湖實驗室初步建成世界集成規模最大的船舶與海洋裝備總體性能試驗設施群。姑蘇實驗室組織實施29個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已經發布了首批核酸藥物“揭榜掛帥”技術攻關項目;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初步實現了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芯片。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重大科研設施落戶江蘇。

其三,持續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創新型企業集群不斷壯大。2021年全省高企總數達3.7萬家,居全國第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7.2萬家,成為全國首個突破7萬家的地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持續保持全國第一。目前全省80%以上的專利授權、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都由企業完成。

其四,進一步優化創新布局,區域創新整體效能邁上新臺階。發揮蘇南自創區創新引領作用,全省70%以上的研發投入、80%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90%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都在蘇南實施或完成,已經成為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我省擁有國家高新區18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南京獲批建設首個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5個縣級市入圍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其五,著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省級層面先后出臺“科技創新40條”“科技改革30條”等一批突破性政策,賦予創新主體和科技人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激勵青年人才勇闖科研“無人區”。入選國家杰青378人,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一。

其六,大力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深化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創新,布局建設專業研究所68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204家,成功轉化科技成果6100多項。探索重大科技任務組織實施機制,發揮政府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和企業技術創新“出題者”作用,探索“任務定榜”“前沿引榜”“企業出榜”“需求張榜”等新模式。

創新加速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告訴記者,我省及時把握技術迭代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對新能源、5G、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的前沿布局,設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基金,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加快形成規模效應,并全面創新改革,逐步構建了適合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生態。

據統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14%左右,截至2021年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提升約20個百分點,達到39.8%。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跨入萬億級產業“俱樂部”;光伏、節能環保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分別達40%、25%和30%左右。

截至2021年底,全省產值超1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600余家。科創板上市公司70家,居全國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省總量的43.8%。(王峻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