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股票 > 正文

造車夢,眼瞅著就不真實了

2023-08-18 08:21:48來源:ZAKER財經  

8 月 14 日晚,百度造車項目集度汽車正式更名 " 極越品牌 "。某種程度上,百度已經從牽頭造車的大股東變為技術提供方,李彥宏或已放棄造車。

從一開始,這就注定是一場沒有結果的奮戰,但當真正來臨時還是不免讓人唏噓。不到三年時間,那些曾經信誓旦旦要跨界造車的企業就已沒了心氣。

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規律不饒人。


【資料圖】

01

造車難,難于上青天!

大約在 2021 年前后,中國突然爆發出一股造車潮,做手機的,干地產的,搞互聯網的,紛紛下場,寄希望通過汽車做出企業的 " 第二增長曲線 "。

企業家們的自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電動化革命直接打破了外資品牌建立的技術壁壘,而且電動車的機械結構相比于燃油車要簡單的多,汽車零部件數量從過去的兩三萬個減少到一萬個左右。一言以蔽之,造車門檻降低了。

其次,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是 " 三電 " 系統,經過了十幾年的探索和積累,核心技術大多已經成熟。中日韓引領電池產業鏈,歐美引領的功率半導體產業,以及電驅 / 電機系統解決方案,新介入者只要有資金,便可在短時間內搭建一個基本的框架。

表面上看造車變的容易了,但實際上這完全是一種錯覺。

造車的第一步是拿到生產資質,這一環就已經把車企折騰的夠嗆。根據國家規定,電動車生產資質的評估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需要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的雙重批復。但自 2017 年 6 月至今,沒有任何新的資質申請獲得過發改委的批復。

過了資質這一關還有資金這座大山。造車的燒錢力度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想,百億資金扔進去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恒大前后在造車上投入近 500 億,到最后還是一無所獲。蔚來、理想、小鵬背后分別站著騰訊、美團和阿里,三家公司加起來總共在二級市場拿了幾千億,也不過勉強撐到現在。

有了錢市場也不一定買單,而汽車又是一個規模效應極強的產業。如果量起不來,最終還是會被耗死。

此前燃油車的盈虧平衡點大約是 200 萬輛,電動車的這一要求已經大大降低了。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曾在電動汽車百人會稱,當公司銷量達到 50 萬輛時,預計可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凈利率轉正。

從特斯拉的發展歷程來看,50 萬輛這個數據基本靠譜,其自 2019Q3 之后越過產能瓶頸,2020 年年度銷量達到近 50 萬輛,公司自此站在盈虧平衡線之上。

除了比亞迪,50 萬輛的年銷售量對于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基本是天文數字,理想今年在新勢力中賣的最好,上半年也不過才交付了 13.9 萬輛。

2021 年初,當產業界群體性跨界造車時,李書福在吉利內部發表了一篇萬文演講:

" 當今世界電動汽車行業群雄逐鹿,在資本狂歡勁舞的推動下,大家的小日子都過得不錯。但是,我認為汽車行業的基本規律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規模,最終全球汽車工業企業存活下來的數量不會太多,只有規模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僅僅兩年,一語成讖。

02

一將功成萬骨枯

2023 年,持續 13 年之久的新能源購置補貼政策終止。與此同時,特斯拉在業內發動價格戰,國內同行只能被迫跟進。

兩頭擠壓,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至今總共有近 10 家新勢力車企破產倒閉,還有一批正處于茍延殘喘的狀態。而那些跨界造車的企業,更是早已命懸一線甚至走向終結。

8 月 14 日晚間,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獲得由阿聯酋國家主權基金持股的美股上市公司紐頓集團(NWTN)首筆 5 億美元戰略投資(約合人民幣 36.3 億元),許家印的造車火炬已經傳遞給了中東土豪。

" 彩電大王 " 黃宏生曾勵志要干到全球汽車 10 強,并且讓創維汽車的市值跨上 3000 億,去年他定下 2023 年要實現 4 萬輛的目標。然而,根據創維汽車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總銷量只有 9927 輛,連既定目標的一半都沒有完成。

據接近小米的人士稱,雷軍在參觀完上海車展后對自家造車前景感到有些沮喪;而在更早之前,周鴻祎已經放棄增資哪吒汽車;加上這一次百度轉身技術提供方,互聯網造車的聲浪也已漸漸退卻。

在《反脆弱》一書中,塔勒布曾提出一個觀點:系統的反脆弱是以犧牲個體為代價取得的,部分個體消亡了,但整體變的更強了。

這一觀點在商業領域尤其適用,各行各業的人進入汽車領域,一方面帶來了更多新穎的經營理念,承擔了一定的試錯成本;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更緊張的競爭局面,在這種極度內卷環境中殺出來的企業往往具備極強的戰斗力。

一批新能源車企退場的同時,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另一批企業正在高速向上,把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向了高潮。

今年前 7 個月,我國出口汽車 277.8 萬輛,同比增加 74.1%,價值 3837.3 億元,增長 118.5%,半年度出口超越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到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如何評價這一輪風風火火的造車浪潮呢?

不禁讓人想起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很早之前的一段演講:

光伏在中國的異軍突起,講述了一個草根產業在中國崛起的生動故事。我們應該記住所有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他們正是在本世紀初以企業家的眼光創立了光伏生產企業,帶來了先進的光伏技術,帶動了中國光伏電池的工業化生產。當然,他們在后來的經營中遇到了問題,但我們不能僅以成敗論英雄,應承認他們的歷史功績。

新能源車也是一樣,今日中國之輝煌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個體的對與錯、是與非、成與敗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曾經拿出真金白銀,賭上身家性命,付出精力與熱情,去成就那個九死一生的夢想。

我們應該鼓勵這樣的精神,不是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