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科技 > 正文

“蛟龍”出海 汕頭海灣隧道今日正式開通運行

2022-09-28 09:55:16來源:廣州日報  

七載磨一劍,“蛟龍”終出海。今日上午10時,連接汕頭內海灣南北兩岸的汕頭海灣隧道工程正式開通運行,成為汕頭內海灣第一條過海隧道。

世界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大直徑盾構海底隧道、廣東省公路工程第一條盾構法海底隧道、國內“最具挑戰性的大直徑盾構工程”……全長不到7公里的汕頭海灣隧道,卻創下了多項紀錄。那么,這一“世界級挑戰性工程”,究竟攻克了哪些世界級技術難題,又運用了哪些“大國重器”?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提前探營汕頭海灣隧道,揭秘隧道建造背后的科技力量,體驗奇妙的“穿海之旅”。

汕頭海灣隧道今日10時起開通運行

時間軸

2015年2月,汕頭海灣隧道項目啟動建設。

2017年12月,汕頭海灣隧道東線盾構機順利始發。

2020年5月,東線隧道順利貫通。

2020年7月,南岸風塔封頂。

2020年8月,西線盾構順利貫通。

2021年12月,北岸風塔完工。

2022年4月,隧道主線主體結構完工。

2022年6月,舉行南岸風塔亮燈儀式。

2022年9月28日,汕頭海灣隧道正式通車。

“蛟龍”出海

歷時7年打造“世界級挑戰性工程”

汕頭的南北兩岸,猶如一對隔海相望的親兄弟。過去幾十年,汕頭北岸發展迅速,而南岸發展極為緩慢,此前連接汕頭市南北兩岸的交通通道,只有海灣大橋和礐石大橋。如今,汕頭海灣隧道的建成通車,開辟了汕頭南北兩岸過海新通道,真正意義上打破汕頭主城區與南濱新城的時空距離,讓南北岸兩“兄弟”緊握雙手,并肩前行。

可汕頭海灣隧道的建設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從2015年開始建設的汕頭海灣隧道是世界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大直徑盾構海底隧道,也是國內首座最大水下公路工程盾構法海底隧道,工程穿越復雜地層,綜合難度極大,前后歷時7年多建設,被業內專家譽為“世界級挑戰性工程”。

為何被譽為“世界級挑戰性工程”?汕頭市蘇埃通道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石曲告訴記者,汕頭海灣隧道工程具有“大、高、硬、淺、險”等特點,如“大”是指采用的泥水盾構機直徑達15.03米,屬于超大直徑;“高”是指隧道處于高地震烈度區,達到8度;“險”則是指海灣隧道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這給隧道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隧道施工方式、建造工藝等勢必進行創新和突破。

如今歷時七載打磨,穿海“蛟龍”終于面世。據介紹,隧道全長6.68公里,盾構段3047米,總投資約57億元,采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置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隧道通車后將實行免費通行,市民由北岸到達南岸的濱海新城僅需10分鐘,較之前可節省30分鐘。這將實現汕頭內海灣南北兩岸全天候無障礙交通聯系,對汕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國之利器

國產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打破國外品牌壟斷

這一“世界級挑戰性工程”,又運用了哪些“國之利器”呢?中鐵隧道局汕頭海灣隧道項目南岸工區副總工程師楊杰介紹道,汕頭海灣隧道西線盾構,采用了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該盾構機總長130米,總重4600噸,總功率10123千瓦,其中刀盤直徑15.03米,相當于五層樓高,是當時國產最大直徑的泥水盾構刀盤。

這臺設備集合了超高承壓能力系統集成設計、常壓換刀技術、伸縮擺動式主驅動技術、雙氣路壓力控制技術、智能化程度高五大創新點,對周邊環境影響小、工廠化作業程度高、地面沉降控制精度高、安全高效,在我國一系列的穿江越海隧道施工中有著獨特優勢,堪稱地下工程高端裝備的“大國重器”,也創造了國產高技術裝備鑄造超級工程的新紀錄。

石曲介紹說,“這個項目獲得了14項發明專利,其中9項是實用性的。另外有5項工法創新,在科技發明方面有2項,一個是過拋石區,還有一個軟件應用,就是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比如以前盾構機更換刀盤時,需要工人進入泥漿里操作,現在有了常壓換刀技術就避免了這種情況,可以直接更換刀盤。”石曲舉例說道,而在軟硬不均的地層里面掘進,往往有孤石卡住刀具,這時候如何迅速處理?“我們此次使用的國產盾構機刀盤首次采用伸縮擺動裝置,同時刀具還安設了全套的質量狀況監測系統,就是倉內安裝可視系統,這些都是比較先進的技術。”

據悉,汕頭海灣隧道工程的成功實施及取得的技術性成果,提升了我國在極端工況條件下的超大直徑盾構裝備設計研發和應用能力,增強了國產超大直徑盾構裝備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帶動了盾構裝備研發、設計、制造、應用等環節的持續發展,打破了國外大型盾構長期壟斷的局面,標志著我國在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技術和盾構裝備的研發制造步入世界先進領域。

記者體驗

隧道猶如“三明治” 全程僅需7分鐘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乘車穿越汕頭海灣隧道,體驗奇妙的“穿海之旅”。

記者從位于汕頭中心城區天山南路與金砂東路交叉口的北岸入口進入汕頭海灣隧道,依次下穿天山南路、中山東路、華僑公園。甫一進入海灣隧道,極具濃濃“海洋風”的邊墻裝飾便映入眼簾,行車道兩側邊墻安裝了銀灰色的裝飾板,中間點綴藍色色帶,給人一種流暢簡潔明快的視覺觀感。

驅車向前,可見隧道在視野上呈現一個小弧線。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道,整條隧道呈一個弧形,隧道最深處約為海平面以下23米。不過,隧道的坡度較緩,因此司乘人員在行車過程中并無明顯的上下坡感覺。

除了肉眼可見的雙向六車道外,整條海灣隧道內還大有乾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隧道內部結構分三層,上層是排煙通道,中層是路面寬度達10.5米的行車道,下層則是人員疏散及綜合管廊通道,猶如一個“三明治”。

更為神奇的是,雖是一個近乎密閉的空間,但海灣隧道內卻通風良好,這要歸功于隧道的“呼吸系統”。工作人員介紹說,隧道南北兩岸分別設有高約60米的風塔作為隧道的通風設施,而隧道內共24臺射流風機組是隧道空氣流通的關鍵,它們源源不斷地將新鮮空氣從隧道入口送入隧道內,并將隧道內汽車廢氣從出口排出隧道。

轉眼間,汽車很快來到位于南岸的隧道終點虎頭山隧道口,記者看了下計時器,全程用時約7分鐘。

中信汕頭濱海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汕頭市蘇埃通道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肖觀平表示,當前,汕頭加快構筑“一灣兩岸”城市發展格局。汕頭海灣隧道通車后,內海岸南北兩岸實現全天候暢快通行,時間由目前的40分鐘縮短到10分鐘以內,南岸城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通暢,有利于促進“一灣兩岸”比翼齊飛,助推汕頭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沿海經濟帶發展。(陳家源 陳桂鋒)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