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_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_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_1区2在线_国产精品女同事视频_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_色色色撸_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_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首頁 > 深讀 > 正文

從“基層小白”到“全市最美” 西善橋社工的春天來了

2022-10-17 09:12:34來源:新華日報   

社區工作者的春天來了——參加完南京市社區工作會議,獲評“最美社工”的徐燕在朋友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徐燕是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一名社區黨支部書記,24年從“基層小白”成長為“全市最美”,背后是西善橋社工隊伍建設和基層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近年來,街道以“培養城市治理干部”為目標,通過梯度培育、激勵保障、人文關懷,讓每個社工都能在平凡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隊伍,為“向善之治”提供“硬核支撐”。

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對社工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更加多元的民生訴求和愈發繁重的治理任務,西善橋街道卻創下一個紀錄——最近5年,10個社區沒有一名社工主動辭職。

大課小灶,進門就能干

“比起強行取締,疏堵結合更實際”“建議辟出專門區域,允許某個時段合規經營”“城管、環保部門需要打好配合”……在街道舉辦的“模擬工委會”上,來自不同社區的社工圍繞岱山片區流動攤點管理,“金點子”頻出,場面格外熱鬧。

齊修社區90后黨支部委員唐湘湘,是話最多的一個。和她6年前剛到社區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彼時,社工專業畢業的唐湘湘被派到岱山籌備組,面對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區,她直言自己“兩眼一抹黑”。西善橋街道將她納入“年輕干部培育庫”,不久就因為工作熱情被選進“青年讀書會”,后來她又脫穎而出,成為“青年智庫”的一員,完成了“三級跳”,當起街道的“智囊團”。

“社工是服務群眾的‘第一主力’,也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先生’。”西善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認為,培養基層社工,跟在學校教數學不一樣,除了傳授公式,還要循序漸進,幫助他們練就“十八般武藝”,學會“十個手指彈琴”。

以實戰為導向,西善橋為基層社工創新開發了一套梯次培育、知行合一的課程體系。街道工委編制“教材”,社工進門先上“書記課堂”;黨校教授、心理專家和“小巷總理”開辦“夜校”,既講理論又說實踐;安排社工到不同條線交流掛職,岱山新市集、美麗鄉村變身“練兵場”……歷經“澆水、修枝、栽培”,西善橋社工克服了本領恐慌,找到了“破題之法”。

采他山之石,外出學習是西善橋另一“特色課堂”。平治社區的“折疊空間”就是綜合成都、深圳等先進地區的社區經驗打造的。白天的服務大廳,晚上隔檔一撤、桌椅一挪,變成了居民娛樂空間。社區里原本“失聯”的年輕人,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看球賽。

讓社工們快速進入角色,明義社區副書記王維強還先后編寫了《社工入門指南》《社工調解手冊》,又孵化出包含辯論賽、新聞發布會等在內的社工成長營機制。隨著“畢業生”越來越多,王維強感受到明顯變化——以前社工有事都找他,如今人人都能獨當一面。

有為有位,越忙越有勁

9月7日,原古遺井社區“兩委”委員鄒靜經過筆試、面試、組織考察后,正式到西善橋街道拆遷辦報到。

3年前,鄒靜通過政法網格員招考,成為古遺井社區一名編外社工。上崗第二年,她攬下最難的活——重審低保資格,“因為居民不了解政策,每天來吵架的人能排兩排。”鄒靜迅速轉變思路,主動為困難人員匹配其他專項補貼。2020年底,古遺井低保戶減少80余人。今年4月,她將自己的案例寫進“遴選”試卷,分數全街第一。

2019年,西善橋面向全街聘用人員開展“遴選”,考試成績優秀的社工,可在職務不變的情況下獲得加薪獎勵。首次“遴選”,就有18名工作人員待遇漲了近三成。“編外社工在基層隊伍中比重越來越大,只有消除他們的心理落差,才能讓所有人勁往一處使。”街道辦事處主任魏建軍表示,通過創新實施薪酬制度改革,盡可能實現“一碗水端平”,調動每個社工的積極性。

既要讓想干事的勁頭更足,也要讓想“躺平”的躺不下來。去年初,西善橋街道出臺《編外人員年度考核實施辦法》,從工作紀律、工作態度、工作業績、群眾基礎等4個維度進行反向約束。年度考核不合格或連續兩年為基本合格者,將不再聘用。可喜的是,盡管基層工作愈發繁雜,但至今沒有一名社工被解聘。

除了薪酬待遇,有沒有長遠的發展,是衡量基層社工職業獲得感的另一個標準。以“三整合”改革為契機,西善橋打破身份限制,編外社工不僅能競聘街道職能部門正副職,還能參與區級平臺干部選拔。去年,街道一名集體聘用身份的社區黨支部書記考到中國(南京)軟件谷任職;今年,兩名編外社工就地提為副科級。

收入有保障,晉升有通道,越來越多的社工站到舞臺中央,西善橋社會治理面貌一新:老年人最多的齊修社區創新“三色碼”機制,被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道;去年文明城市創建入戶調查中,曾經的“老大難”西善花苑社區居民滿意度全省第一。永盛社區一位總嚷著要去上海、香港的老太太現在跟子女表態,“不走了,就在西善橋養老!”

陪伴成長,留人更留心

街道書記請社工一塊散步,是西善橋的一項創新舉措。

“接到邀請時很忐忑,有種被老師拎起來提問的感覺。”永盛社區黨支部書記陳萍,是第一批被“點名”的“學生”。從小區周邊看到產業樓宇,從老街菜場逛到秦淮新河,她依然記得第一次散步的場景。“我們講辛苦、講困惑,書記講故事、講方法。真的比在辦公室、會議室要深入淺出得多。”

基層治理現代化,重點在社區,關鍵靠社工。比起選對人、用好人,西善橋更關注的是怎樣感染人、留住心。近年來,街道聚焦“幸福守門人”的成長,既提供物質條件的保障,也給予精神層面的關懷,讓他們輕裝上陣服務社區居民。

解決外地社工住房難,西善橋提供人才公寓,逢年過節送上慰問;破題年輕社工社交難,街道舉辦讀書會、相親會,拓展社工“朋友圈”。更暖心的是,西善橋還錄制了社工之歌,編撰了反映社工工作的《營造家門口的幸福》,拍攝了全國首部以社工為主角的電影《頭號管家》。唐湘湘說,西善橋的社工現在成了令人羨慕的職業,每年都有人打聽招不招人。

白天上課拉練,晚上秉燭夜聊,一年一度的軍訓也成了西善橋社工的節日。一周封閉,讓不同條線、不同社區的社工越走越近。“有一次接到一項數據匯總的緊急任務,城管科的伙伴主動留下陪加班。”民生保障部部長李丹感慨,“沒有自掃門前雪,都是西善一家人。”

環境留人,情感留人。在徐立看來,鍛造一支有能力、有干勁、有情懷的城市治理干部隊伍,既要構建全流程覆蓋的剛性制度,也要厚植全要素融通的柔性生態,讓基層社工在價值認同中產生情感共鳴。

上個月舉辦的南京市社區工作會議,發布了基層治理“1+2”系列文件,立足為基層賦能、提質、減負、增效,對基層人員配備、待遇薪酬、發展空間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新的“政策紅包”,讓基層社工的未來更可期。

“有奔頭、有甜頭、有盼頭,誰來挖墻腳我也不走!”徐燕打開朋友圈,評論區排起長隊——“曙光已現”“加油干”。(周 敏)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